“張會計,您看,這個月的高齡補貼準時打到卡上了,一分不少!”近日,在商南縣趙川鎮后川村,年逾八旬的獨居老人王勝興指著手機銀行到賬短信,對前來回訪的鎮紀委和村監委會干部高興地說。這聲樸實的認可,是商南縣構建民生領域“全鏈條閉環監督”機制取得成效的一個生動注腳。
民生資金是困難群眾的“保命錢”“救命錢”,容不得半點閃失。商南縣紀委監委立足“監督的再監督”,將護航惠民政策精準落地作為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重中之重,構建“事前精準摸排、事中嚴審細核、事后跟蹤問效”的閉環監督鏈條,把監督嵌入民生保障全流程,確保政策紅利直達群眾。
源頭監督精準識別防“漏保”
商南縣緊盯社會救助對象排查申報這一源頭,壓實縣民政局主體責任和10個鎮(街道)直接責任。以監督倒逼民政干部、鎮村干部下沉一線、逐戶走訪,全面摸排困難群眾底數。同時,強化科技賦能,督促運用“陜農經”等平臺進行“大數據”交叉比對,篩查預警疑點信息。
“我們紀委不是代替業務部門去摸排,而是監督主責單位是否履職盡責、摸排是否精準到位。”商南縣紀委監委駐縣財政局紀檢組組長周波介紹。
該縣紀委監委采取“嵌入式”監督,不定期抽查鎮村摸排臺賬、入戶核查記錄和周研判會議紀要等,并隨機走訪核實已納入或未納入保障的群眾家庭,在鎮村兩級顯著位置公布舉報電話、設置舉報箱,暢通群眾監督渠道,有效防止“漏保”“錯保”。
今年以來,全縣精準識別并動態管理各類救助對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養、困難殘疾人、高齡老人等群體信息清晰完備,新增人員均及時納入保障體系,養老保險待遇享受人員新增2051人,并為行動不便老人提供上門認證服務3000余人,確保底數清、情況明、無遺漏,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過程監督嚴審細核阻“人情”
商南縣將監督探頭前移,各鎮紀委緊盯社會保障服務站的審核職責和鎮(街道)黨委的具體審批程序,壓緊壓實主體責任。
在審核階段,各鎮紀委聯合社保站建立聯審聯核機制,督促社保站牽頭,民政辦、相關村(社區)參與,對新增或動態調整的申請對象家庭經濟等有關情況進行重點復核,生成核查報告。對信息存疑或群眾有反映的對象,鎮紀委督促相關責任單位進行實地核查,重點核實,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談話提醒。
在審批階段,各鎮紀委監督黨委會,對擬保障對象名單逐一進行集體研判、審批,杜絕“一言堂”“走過場”。同時,鎮紀委強化對動態管理機制落實情況的監督,嚴查“只進不出”“應退未退”問題,確保保障資源用在刀刃上。對發現的審核審批不及時、政策執行打折扣、工作作風漂浮等問題及時核查處置。通過聯審聯核,全縣新增低保190戶427人,動態清退不符合條件低保對象270人,審核拒絕不符合條件申請5戶,有效維護了政策落實的公平公正。
末端監督跟蹤問效保“直達”
商南縣紀委監委將監督重心放在資金流向的“末端”,確保每一分民生資金都安全、足額、及時到達群眾手中。
“民生保障資金人多面廣,動態管理難以精準,重發放、輕監管的問題,暴露出個別干部在日常審核中責任心不強、作風不嚴謹等問題。”商南縣委常委、縣紀委書記、縣監委主任雷保衛介紹。
商南縣各紀檢監察組織聚焦資金撥付、動態監管環節,督促縣財政、民政等部門嚴格執行“一卡通”管理制度,所有惠民補貼資金必須通過社保卡或指定的銀行卡直接發放到人到戶,嚴禁現金發放或代領代持,從源頭阻斷截留挪用的時間空間差。建立資金發放臺賬,與銀行流水定期比對核查。同時,運用“大數據+大腳板”方式,采用“末端倒查法”,不打招呼、不定路線,隨機抽取一定比例的保障對象,由鎮紀委干部聯合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在田間地頭與群眾“面對面”交流、核對“一卡通”存折或手機銀行流水明細,以強有力監督確保補助資金發放給真正需要的群眾。(來源:商南縣紀委監委)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