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馮倩楠 賀鵬飛 白小芳
近日,走進延安市黃陵縣人民法院訴訟服務大廳,記者注意到,除立案登記、訴前保全等常規窗口外,還開設了農民工工資綠色通道、人身安全保護綠色通道等“特殊”窗口。
據悉,這些便利群眾的窗口,均是由黃陵縣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楊李靜所設的。
“要對公平正義不懈追求、要對人民群眾有深切情懷。”這不光是“馬錫五審判方式”的精神內涵,也是楊李靜的工作信條。
一封手寫信背后的“薪”事
“尊敬的法院,你們好!2021年,我給農家樂打工……”2024年10月22日,正在法院辦公的楊李靜收到農民工老史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講述了自己多次討薪碰壁的經歷。
老史文化程度不高,還在銅川住著院,不懂訴狀怎么寫,也請不起律師。楊李靜回憶說,那封信上的字歪歪扭扭的,語言直白,流水賬式地記錄了事情經過。
原來,老史2021年起為一家農家樂打工,到了年底,老板楊某僅付了5000元作為“過年費”。春節后,因經營不善,楊某不再雇老史。此后,老史多次討薪未果。
了解清楚原委后,楊李靜立即指派干警協助老史完善訴狀,第一時間聯系被告楊某,通過電話和微信進行調解。最終,楊某同意支付剩余工資,這起拖延了三年的欠薪糾紛終于成功化解。
為何要開設農民工工資綠色通道?“老史年齡不小,患有心梗、高血壓,還有90多歲的雙親,生活壓力大,這是許多農民工的現狀。”楊李靜說,勞務糾紛案件雖然標的不大,卻直接關系到農民工一家的生計。對于弱勢群體,更應體諒他們的難處,給予高效、便捷、暖心的司法服務。
遇到老史這樣的群眾,總會讓楊李靜想起自己學法的初衷。高中時,楊李靜親戚家的孩子權益受損,全家人因不懂法而茫然無措的情景深深印在她腦海里。“我想用法律武器,公平正義地保護和我家人一樣的群眾。”
如今,黃陵縣人民法院立案庭還為群眾提供表格式、要素式民事起訴狀和答辯狀示范文本,方便大家查閱參考。
從“水土不服”到“群眾信服”
初見楊李靜,一頭利落的齊肩發,鏡片后的那雙眼睛,平時溫暖親切,審判時又目光如炬。在日復一日的觀察與思考中,她汲取經驗、沉淀智慧,從書記員、助理法官,成長為員額法官、一庭之長。
2013年,楊李靜被調入刑庭。被告人聽到判決時的猙獰面目、被害人親屬蜷縮在樓道無聲哭泣、追著囚車只為多看一眼親人的罪犯家屬、父母雙亡后被爭奪的襁褓嬰兒……這些場景讓楊李靜真切感受到手中法槌的重量。“關乎他人自由與人生的事,必須慎之又慎。”她說。
一次,一名惡性犯罪被告人被定罪后,主審法官憐憫其悲慘身世,給他在看守所的賬戶存入生活費。這讓楊李靜感悟到:要“惡其行而憫其人”,法官不光要嚴謹,還要有一顆同情心。
2019年,楊李靜調任隆坊法庭庭長。突然從縣城來到鄉鎮、辦案類型從刑事變為民事,慣用的工作方法“水土不服”了。剛來不久,在一次調解土地承包糾紛中,楊李靜被群眾當面嘲笑——“這女子啥都不懂”,這給了她當頭一棒。
在走村串巷時,楊李靜豎起耳朵,從有經驗的村干部那里“偷師”。當時正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費用征繳期,聽著村干部挨個給村民打電話,楊李靜琢磨起了里面的門道:兜里有錢但是不想交的,就插科打諢開著玩笑說;有村民親戚在城里的,就請親戚幫忙講合療的好處;確實困難的,就幫忙聯系活計掙錢……這些觀察得來的“土辦法”,被她迅速吸收、靈活運用于糾紛調解。
在法槌起落間守護公平正義
2022年5月的一天,楊李靜辦公室來了一對河南果商夫婦。上一年,兩人在隆坊收購了十幾萬斤蘋果,委托代辦王某存入租賃的果庫。誰知,夫婦倆從老家帶著四輛大貨車準備將蘋果運走銷售時,果庫主人卻因與王某的借貸糾紛,拒絕蘋果出庫。無奈之下,夫妻倆來到法庭求助。
楊李靜立即帶著干警去果庫實地調查,就地組織調解。她向當事人一一闡釋了合同的相對性和人為擴大損失可能承擔的法律后果,先調解王某與果庫的借貸糾紛,再協調果庫與夫婦倆的倉儲費用,終于,幾方達成協議。當天傍晚,滿載蘋果的貨車順利啟程。
這起復雜的多方糾紛,楊李靜僅用4個多小時便成功調解。在邊辦案邊學習、邊調研邊總結的過程中,她帶領的隆坊法庭被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榮記“集體三等功”,楊李靜也被評為全省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先進個人、全省新時代“馬錫五式好法官”。
基層工作的淬煉,也讓楊李靜在工作中更加從容。在黃陵縣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她兩度被抽調到重大涉惡案件專案組。面對社會關注度高、案情復雜的“硬骨頭”,她加班加點閱卷,在公開庭審中思路清晰;庭后撰寫百余頁判決書時,她主動承擔了最艱巨的證據認定、法理論述及主文撰寫任務;公開宣判時,她更是本著懲罰與教育相結合的目的,用真誠的態度和樸實的語言,從情、理、法的角度勸誡和警示被告人,數名被告人和家屬當場落淚。
案卷翻飛處,法槌起落間,楊李靜已如一株勁草,用肩膀扛起了群眾的憂愁與期盼,讓愛與公正在小城里向陽生長。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