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會嘉賓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參觀 記者 王旭東 攝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千年前的絲路起點,以月光為媒傳遞家國思念;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今日的千年古都,以媒體為橋聯結全球南方。
立冬,“全球南方媒體伙伴”機制成立大會暨第十三屆全球視頻媒體論壇在西安圓滿落幕。近300位中外嘉賓齊聚古城,見證八項重磅合作成果發布,走訪科創高地與文化地標。在“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的媒體責任”的時代強音中,西安既成為全球南方媒體合作的見證者與推動者,更借勢這場國際盛會,讓古都新韻通過全球鏡頭,傳遍五洲四海。
碩果盈枝
媒體責任彰顯時代擔當
這是一場承載全球南方媒體期待的盛會。
巴基斯坦總統扎爾達里的賀信穿越山海:“‘全球南方媒體伙伴’機制,是朝著構建更加公平公正、多元包容的全球傳播新格局邁出的重要一步”;斯里蘭卡總統迪薩納亞克點明機制核心價值,“為全球發展開辟新路徑”;烏拉圭總統奧爾西則表達“將與中國攜手并肩,共同前行”的愿景;三國總統的隔空寄語,道出了全球南方國家對平等傳播權利的共同追求。
大會發布的八項成果涵蓋傳播平臺、內容創作、技術支撐、人才培養等多個維度。“全球南方媒體伙伴”機制正式啟動,以“共建共享、互信互助、求同存異、多元合作”為宗旨,目前已吸引114個國家和地區的528家媒體機構加入,將推動發展中國家媒體開展實質性協作,為完善全球治理注入南方智慧與力量。
“全球南方是一種聲音、一股力量。”莫桑比克前總理艾雷斯?阿里的話,道出了與會嘉賓的共同心聲。
緣定西安
千年古都何以承載全球期待
大會為何選擇西安?答案藏在這座城市的古今脈絡里。
從“古絲綢之路起點”到共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從“十三朝古都”到建設中的“國家中心城市”,西安的基因里,始終鐫刻著“開放”與“融通”的密碼。正如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GTN有關負責人所言:“西安的歷史底蘊與發展定位,與盛會的意義、內涵和愿景高度契合。”
西安的底氣,源于千年傳承的開放基因。作為古代絲綢之路起點、今日“一帶一路”核心樞紐,這里的城市血脈中始終流淌著“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從駝鈴相聞到班列飛馳,從“鑿空”西域到數字聯通,西安已構建起“海陸空”立體開放網絡,成為全球南方國家對接中國市場的天然門戶。
西安的實力,在于古今交融的發展動能。作為國家科創高地和文教重鎮,西安既有秦始皇陵兵馬俑、古城墻等3246處不可移動文物點,也有隆基綠能、比亞迪等領軍企業構筑的現代產業集群;既傳承著秦腔、西安鼓樂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孕育著AI數字人、XR電影產業等新業態。近年來,中國-中亞峰會、歐亞經濟論壇等30余場重量級活動在西安舉行,西安與全球41個城市建立友好關系,成為國際交流的重要舞臺。
西安的擔當,體現在全球治理的“和合”實踐中。論壇上,西安分享的《古都的智慧:西安智慧城市實踐與全球治理的“和合”之道》案例引發廣泛關注。從歷史遺產的數字活化到產業升級的智改數轉,從民生服務的精準賦能到跨境通道的數字聯通,西安用實踐詮釋著“和合”之道,為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可借鑒的城市治理方案。
行走西安
科創人文中的古都新脈動
11月7日,中外嘉賓開啟“西安體驗之旅”,循著“科創西安古都新動能”“歷史人文古今之交融”“聯通中亞樞紐再升級”“暢想新西安共享新機遇”的路線,親身感受這座城市的“古今雙韻”。
在隆基綠能智慧能源展覽館,印度尼西亞安塔拉通訊社總編輯伊爾凡?朱奈迪表示,全球南方國家亟須這樣成熟的綠能技術平衡能源需求與環保責任。
秦創原?氫合灣智造創新產業園內,長續航氫能無人機、輕便大容量的IV型儲氫瓶讓孟加拉國愿景電視臺數字平臺高級經理里亞祖爾·阿拉姆·拉比感慨說,中國氫能產業發展值得媒體長期聚焦。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里,兩千多年前的兵馬俑陣列震撼人心。泰國Khaosod新聞網編輯空蓬?塔那蓬吉拉、巴西247新聞網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萊昂納多?阿圖什大呼“刷新認知”。
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內,“累計開行突破3萬列、每80分鐘一趟”的數字讓大家贊嘆不已。愛菊集團的現代化車間與跨國合作成果同樣吸睛。阿塞拜疆國家新聞社市場營銷總監埃米爾?侯賽諾夫對“訂單農業”模式深表認可,“這種互利共贏值得推廣。”
長安云?西安城市規劃館的數字沙盤與VR漫游,讓嘉賓直觀感受城市未來藍圖。烏拉圭國家視聽傳播總署董事會成員兼數字媒體部總監阿德里安娜?阿斯蒂感慨西安“充滿發展可能”。
剛果民主共和國新聞和媒體部長、政府發言人帕特里克?穆亞亞則對永寧門迎賓儀式念念不忘,盛贊西安“現代與傳統融合得恰到好處”。
一路走讀,古都的科創活力、歷史底蘊與樞紐能量,讓嘉賓們深切感受到西安的多元魅力。
聲動全球
“借媒傳韻”講好西安新故事
“西安是一座新聞富礦,愿與全球媒體攜手,讓全球南方國家的聲音傳得更響、走得更遠。”大會上,西安道出了這座城市借勢盛會擴大國際傳播的初心。
這場盛會,對西安而言是一次“長期賦能”。它像一把鑰匙,為西安打開了鏈接“全球南方”的新大門,也為城市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大會期間,西安報業傳媒集團(西安日報社)、西安廣播電視臺(集團)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視頻通訊社及全球南方相關媒體機構集體簽約,構建起常態化合作機制。西安特別發布的AI數字人“阿俑”,以科技賦能文化傳播,為共創計劃注入獨特的中國元素,成為國際傳播的“新使者”。
西安的國際傳播,始終以文化為根、以創新為翼。作為正在建設的“唐詩之都”,西安將唐詩作為與全球媒體交流的核心文化資源,推出《山河詩長安》等精品內容,讓“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東方意境跨越國界。
大會場外,西安易俗社的秦腔臉譜、精美服飾吸引眾多海外嘉賓駐足,現場演繹的唱腔身段,讓“東方歌劇”的魅力直觀呈現;西安報業傳媒集團的I XI'AN城市形象圖片資料庫、全媒體外文播報矩陣,為全球南方媒體提供了豐富的傳播素材,多位媒體代表表達了合作意愿。
近年來,西安已構建起“1+3+N”國際傳播矩陣,“IN XI'AN”等海外社媒賬號粉絲超320萬,年閱讀量突破千萬人次。借助此次大會,西安進一步拓寬了國際傳播渠道,有了更廣闊的全球表達空間。
絲路潮涌
“長安”與世界共赴山海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千年前王勃的詩句,道盡了中國人對天下大同的向往;今日的西安,正以媒體為紐帶,讓這份向往變成現實。
這場盛會,讓西安與全球南方的聯系更加緊密,也讓“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對于西安而言,盛會的價值不僅在于當下,更在于長遠的機遇與賦能。借助“全球南方媒體伙伴”機制,西安的產業優勢將與南方國家的發展需求精準對接,中歐班列的連接作用將進一步凸顯;依托全球媒體資源,西安“唐詩之都”建設將獲得更廣闊的國際舞臺,秦腔、古城墻等文化符號將成為文明互鑒的重要載體;通過與南方國家媒體的人才交流、技術共創,西安的國際傳播能力將持續提升,逐步成為中國向西開放的國際傳播樞紐。
盛會雖已圓滿落幕,但全球南方媒體的協作紐帶正持續延伸,西安與世界的對話之路也將邁向更廣闊的天地。
當媒體合作的種子在這片古老土地上生根發芽,南方國家的共同聲音通過西安傳向世界,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場盛會的圓滿落幕,更是一個新型國際傳播格局的嶄新開啟。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征程中,西安正以開放包容的姿態,與世界共赴山海!
記者閆珅 拓玲 實習生謝斯晴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