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上午,烏鎮互聯網之光博覽中心內,一處展臺前人頭攢動。“大家試試能不能分辨出哪張圖片是由AI生成的?”順著工作人員手指的方向看去,屏幕上展示著4張人物形象照,一時間還真“難辨真假”。“太逼真了!”“不仔細看真難區分!”有觀眾感慨道。
這一互動場景,演示的正是AI內容檢測鑒定平臺的工作過程。近來,隨著深度偽造技術逐漸成為AI詐騙的“畫皮”,并滲入網絡黑產,網絡安全風險隨之提升。借助這類融合了海量數據和先進算法的平臺,可以“火眼金睛”般地檢測實時監測疑似深度偽造行為,及時發出提示預警,為相關機構風險阻斷提供有力支撐。

觀眾在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體驗AI辨圖
在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上,這樣兼具科技感與實用性的網絡安全互動場景隨處可見。從生活反詐到產業防護,各類創新技術正編織出一張無形的“安全網”,讓數字世界的守護更具溫度與力量。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安全防護,是不少觀眾關心的內容。它在輔助工作時安不安全?被攻擊時又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在奇安信展區大屏上,就直觀演示著大模型遭受攻擊的畫面,讓大家真切感受到大模型安全防護的緊迫性。
工作人員介紹說,攻擊者可以通過掃描發現大模型暴露的API接口,利用漏洞接管大模型,其不僅能實時監控運行狀態、竊取對話中的企業敏感信息,還可能投放勒索病毒、實施數據投毒等惡性攻擊。

觀眾在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與AI安服數字員工“安小龍”互動
如何提升網絡安全運維效率,也是業界共同面臨的一道必答題。現實中,不少企業都面臨網絡安全人才短缺的困境,工程師常常要“身兼數職”。為解決上述困境,數字員工應運而生。
在安恒信息展區,AI安服數字員工“安小龍”吸引了眾多目光。“它能7×24小時全天候響應,99.9%自主完成安全工作。”工作人員介紹說,這名數字員工就像安全專家的“智能分身”,具備滲透測試、代碼審計等六大技能,既能幫普通工程師向綜合型人才升級,也能讓安全專家“分身有術”,從而更加高效地服務千行百業。
據介紹,本屆“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網絡安全主題展”共設5個專區,涵蓋網絡空間安全、國家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智能網聯安全、網絡安全企業特裝展等多個領域。
其中,“國家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專區”的網絡安全學院成果展尤為亮眼,北京航天航空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9所高校集中展示其實踐成果。在場師生代表表示,學校不僅注重理論知識傳授,更搭建實戰交流平臺,用“以賽促學、以用育人”的思路培育專業人才。

2025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國家網絡安全教育技術產業融合發展專區”
從AI數字員工的高效運維到全民反詐教育的現場科普,從產業級防護方案創新展示到人才培養體系的成果呈現,可以看到,本屆博覽會上的網絡安全元素,正實現著由“被動防御”向“主動免疫”的轉變。這些技術創新與實踐探索,不僅守護著數字世界的穩定運行,也讓大眾在享受互聯網便利時多了一份安心。
本屆“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以“AI共生 智啟未來”為主題,組織數智創新發布、產業人才引智、產業合作對接、“新光”系列推介、互聯網科普等系列活動,共有670家國際知名企業和機構線上線下聯動參與,線下展覽將持續到11月9日。(記者 雷渺鑫)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