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滿淑涵
將“讓資源更有價值”的品牌理念融入發展“經脈”,“十四五”以來,陜西有色金屬集團以改革激發活力,以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布局“勘研建、采選冶、材裝貿”等全鏈條業務,統籌推進傳統產業煥新和新興產業壯大,瞄準“千億元產值新增、百項‘國之重器’突破、十個以上專精特新企業上市、一流企業創建和有色金屬高新材料新名片打造”的“千百十一”奮進目標,聚力做好轉型升級必答題,同步提升產業“含綠量”和發展“含金量”。
在陜西有色金屬集團權屬的西安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北有色地質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這樣的發展路徑清晰可見。
聚勢賦能
現代化工程拔地而起,前期需進行精細化勘察設計,這關乎項目的投資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
從未來之瞳·瞳系列建筑工程、絲綢之路風情城項目到東莞市海心沙資源綜合利用項目、東方希望集團蘭州東金硅業40萬噸/年工業硅項目……縱覽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西安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勘院”)發展圖景,做強設計研發、做精專業工程、做好差異化領先、做實人才隊伍建設、做活開放合作的業務定位貫穿其中。
“上世紀90年代,行業下行壓力凸顯,我們曾一度面臨業務凋敝、人員離散的境況。”細數發展變遷,回顧改革歷程,西安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常禮安認為,踩準時代節拍至關重要。
房地產快速發展、環境治理政策加力、“雙碳”戰略深入實施、數智融合賦能……面對時代背景下的市場機遇,西勘院展現出清晰的戰略視野:堅持以“工程+數字”“產業+資本”為突破口,構建涵蓋智慧礦山、生態修復、新能源裝備的三維增長極,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把品牌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推動實現從單一技術服務向全產業鏈價值創造的跨越式轉型。
2021年至2024年,建筑施工業務累計貢獻利潤1.68億元,礦山治理、危廢處置等綠色業務穩步發展,數字化業務年均增速超100%……取得亮眼成績的背后,改革創新成為西勘院最大底氣。
針對冗員多、包袱重、機制僵等突出問題,西勘院著力實施“瘦身健體”專項行動,構建“小總部、大產業”的現代化治理架構:將原有的18個職能部門壓縮至13個,厘清管理邊界、規范管理流程;將60多支生產隊伍精簡整合為28個,形成組合梯隊;全面推行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市場化選聘職業經理人;建立健全以業績為導向的人才績效考核體系,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競爭機制;重新審視和調整項目管理思路,進一步明確責權利,使大家共擔責任、共享利益。
改革本質上是創新創造。西勘院主管科技研發的副總經理趙曉峰對此體會頗深。以“數字化西勘”建設為突破口,以“數據中臺+技術中臺+業務中臺”為支撐,西勘院實現全要素、全流程、全場景數字化重構,企業生產效率進一步提升,管理成本顯著降低。“比如,過去做巖土工程三維模型要手動錄入,前后得一周左右時間,現在依托自主研發信息系統,實現數據標準化管理與多軟件協同應用,半天就可以搞定。”
數字化轉型背后,創新成果也在持續涌現:累計獲得陜西有色集團科技獎15項,申請專利46件,開展基礎科研項目45項,完成7個產學研合作項目;首創形成富氧側吹爐熔煉-煙化爐煙化法處理浸出渣工藝,屬國內外行業運行指標最優;自主研發金屬新型豎罐還原爐,生產成本降低、還原效率提高,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推動可控沖擊波綠色采選、二氧化碳常溫脫碳等技術探索,讓科技創新更好地賦能產業升級。
日前,中國有色金屬建設協會公布2025年度成果評價結果,西勘院共有31項成果獲得行業認可,涵蓋巖土勘察、生態修復、固廢利用、工程設計及咨詢等多個領域。
破立并舉
走進西安唐皇城墻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可借助AR望遠鏡穿越千年,觸摸十三朝古都的歷史脈搏。這不僅是科技與文明的對話,更是西北有色地質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創新手段守護文化遺產的生動縮影。
“我們通過運用三維掃描、AR、VR、AIGC等手段,完成了文物保護工程利用、文物數字化精細策劃、文物數字活化等工作。”西北有色地質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權屬西北有色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程澤華介紹說,未來還計劃在西安城墻布設100臺左右AR望遠鏡,講活講新“唐詩發生地”的鮮活故事,助力西安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唐詩之都”文化品牌。
解鎖文物的“前世今生”,探尋文化的“亙古亙今”,滲透試驗、巖石試驗、黃土濕陷性試驗等大量土工試驗構成其技術底座。
“這相當于在制作大型雕塑前要打個小稿,我們根據文物遺址區的水、土、石等特性測算力學指標,按照一定比例推演文保工程可行性,并有針對性地解決工程實踐問題。”西北有色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巖土文物實驗室副主任李哲這樣解釋其中的邏輯關聯。從大雁塔糾偏到兵馬俑坑壁加固,從彬州大佛寺石窟病害治理到神木石峁遺址本體保護,眾多文保工程的背后,都有這家公司的專業托底。
不僅在文保領域“點石成金”,“十四五”以來,西北有色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在工程及水文勘察、巖土施工、地質災害防治、礦山工程、地質勘查及鉆探、檢驗檢測及測繪、物業開發等產業板塊也干得風生水起。
此外,西北有色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還著力打好“三張牌”,激發員工的活力和創造力。
——打造優秀技術團隊,以專家、總工為引擎,開展“走出去”“帶進來”工作,持續對標對表行業一流,培養技術能手;
——激活經營人才動能,不唯學歷資歷,鼓勵“揭榜掛帥”,公司搭平臺、給政策、站臺鋪路,并給予資金和技術支持,儲備了一批搏擊市場的后起之秀;
——提升管理工作質效,放權賦能,競爭上崗,鼓勵和引導管理崗位人員自我施壓充電,進一步開闊視野、轉變思維,向科學化專業化管理方式轉變。
以旗下西北有色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為代表,西北有色地質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深入實施“聚焦主業、雙輪驅動、多業并舉、跨越發展”戰略,在鉆機轟鳴與山河跋涉中,打造多產業協同創新發展的新格局。公司牢固樹立生態環保理念,持續優化綠色勘查技術,推廣“四化”礦山、綠色礦山建設標準,實現資源開發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讓綠色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鮮明底色。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