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引漢濟渭工程2025年魚類增殖放流活動在洋縣和寧陜縣舉行。活動向黃金峽水庫庫區和三河口水庫庫區投放青魚、草魚、鰱魚、鳙魚、鳡魚等13類魚種共計65萬尾。
本次放流的魚苗全部由引漢濟渭工程魚類增殖放流站自主繁育,涵蓋鱖魚、大眼鱖、翹嘴鲌、赤眼鱒等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物種。放流前,所有魚苗均經過嚴格的疫病檢測和科學馴化。
引漢濟渭工程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嚴格落實環保“三同時”制度。在一期工程建設中,同步建成黃金峽魚類增殖站、生態魚道、人工魚巢等生態保護設施,黃金峽魚道的過魚效果獲得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評價。
陜西省引漢濟渭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20年11月魚類增殖站試運行以來,公司已連續5年實施科學放流,累計投放魚苗219萬余尾,有效促進漢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恢復與水生態平衡。
引漢濟渭工程在實現水資源優化配置的同時,持續加強秦嶺地區生態保護。目前,黃金峽水利樞紐和三河口水利樞紐已投產發電,秦嶺輸水隧洞全線貫通,并初步實現向西安先期供水,工程的供水、發電、防洪、抗旱和生態保護等功能全面發揮。
(記者 徐穎)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