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霍海澎 孫丹
“2023年開工,當年建成、當年投產。”7月29日,在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氣田公司采氣二廠楊橋畔凈化廠,延長石油氣田公司產能建設事業部副指揮晁肖哲說。
干凈整潔的廠區內,生產井然有序。在這里,經過處理的天然氣通過管網源源不斷輸向千家萬戶。
這座現代化凈化廠是延長石油150億立方米產能工程的首個項目,其建設歷程從側面反映了全國第四大氣田建設的“延長速度”。
近年來,延長石油堅持“穩煤、擴油、增氣并舉”戰略,將天然氣勘探開發作為公司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作為我國油氣行業的百年‘老字號’,延長石油前100年只產油不產氣,天然氣勘探開發從零起步。能實現每年15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產能,是我們延長石油人不斷打破思維瓶頸,突破一系列技術難題取得的成果。”晁肖哲說。
延長石油氣田公司的開采區域主要在鄂爾多斯盆地南部。鄂爾多斯盆地是目前我國第一大油氣生產基地,2024年生產油氣當量超過9700萬噸。20世紀80年代以來,鄂爾多斯盆地中北部陸續發現了靖邊、蘇里格、榆林、大牛地等大型氣田,成為我國天然氣主產區之一。盆地南部始終未取得勘探突破,曾被業界認為是“貧氣區”。在長期勘探開發過程中,該盆地形成了“南油北氣”的開發格局。
2007年,延長石油制定“油氣并舉”戰略,組織科研團隊持續攻關。以延長石油首席科學家、總地質師王香增為技術帶頭人的科研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西南石油大學、西安石油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西北大學等單位聯合組成攻關團隊,矢志攻克“貧氣區”難題,探尋大氣田。然而,前期勘探成果并不樂觀。攻關團隊的鉆探結果顯示,延長探區內單井產量普遍較低,且儲層規模小、物性差。
攻關團隊轉變思路,重新構建沉積體系,提出了上古生界海陸交互相控砂規模成儲地質理論,建立延安氣田成藏模式,先后在鄂爾多斯盆地南部勘探發現本溪組、山2段、山1段和盒8段等4套含氣層系。
“我們研發形成一套適合延安氣田復雜致密氣藏高效開發的關鍵技術體系,突破了‘儲層不發育’的傳統認知,徹底改變了鄂爾多斯盆地‘南油北氣’的開發格局。”王香增介紹,目前,延長石油形成了儲層識別、建井工藝、氣藏工程、采氣工藝四大類19項關鍵開發技術,全面支撐氣田產能建設。
目前,延安氣田已累計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1.34萬億立方米,規模位居全國第四。
2022年7月,為貫徹國家“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七年行動計劃”,延長石油正式啟動總投資423億元,覆蓋延安、榆林2市10縣(區)的150億立方米天然氣產能倍增工程。項目建設期間,延長石油提前落實儲量,科學編制方案,建井工程打破常規,以“三年任務兩年完”的加速度提前沖刺,完成了過去要十多年完成的工作量。今年6月,該項目提前半年竣工。短短3年內,氣田投產氣井2468口,新建凈化廠3座、集氣站39個,鋪設采氣管線3025公里、集氣干線945公里;新建天然氣產能75億立方米,累計產能躍升至150億立方米,年可貢獻油氣當量超1200萬噸,為延長石油構建“油、氣、煤”三足鼎立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撐。
延長石油天然氣產能的跨越式發展,在數據中清晰展現:2015年,產量突破10億立方米;2019年,產量直逼50億立方米;2024年,產量躍升至100億立方米;目前累計產氣量突破600億立方米。近5年來,延長石油天然氣產能年均增長率超20%,2024年產量增量更是占全國增量的23.6%,延安氣田一舉成為全國第四大氣田。
據測算,150億立方米天然氣可滿足6500萬個家庭一年的日常用氣需求,相當于替代標準煤1457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555萬噸。延長石油氣田公司實現每年150億立方米天然氣產能,進一步促進了陜西能源和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助力陜北革命老區振興,為工業與民生用氣提供穩定保障,實現了社會、經濟和生態環保效益相統一。
“從只產油不產氣到天然氣年產能達到150億立方米,再到向200億立方米產能進軍,這是我們落實國家能源安全戰略,牢牢把能源飯碗端在自己手里的生動實踐。延安氣田晉升為全國第四大氣田,有力推動延長石油油氣當量突破2000萬噸,成為全國名副其實的‘第四桶油’。”延長石油副總經理王遵貴說。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