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漢濱區洪山鎮乾隆村鳳南油茶產業園(十二月五日攝)。 通訊員 周亭松攝
安康市漢濱區地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水源涵養區。近年來,漢濱區在防止水土流失、涵養一泓清水的同時,立足秦巴山區水土資源,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村群眾多渠道增收。
一棵茶樹 助力增收致富
冬日清晨,漢濱區洪山鎮乾隆村鳳南油茶產業園,枝葉蒼翠,茶花飄香,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眼下,油茶果實采摘已經進入收尾階段。12月6日,乾隆村村民代憲秀和同伴們加快速度采收裝車,確保最后一批油茶鮮果同步進入剝殼烘干程序。
園區栽植較早的一批油茶樹今年已經進入盛果期,采摘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56歲的代憲秀對油茶果充滿了感情。從建設油茶園區開始,代憲秀就和附近幾十位村民在園區務工。他們除草、施肥、修剪,呵護著油茶樹一天天長大。她的工資收入也隨著園區發展穩步增長。如今,她每天能掙150元。園區還管早飯和午飯,上下班車接車送,別提有多方便了。
“今年天氣不算好,幾個月沒下雨了,果子比較小。但總體產量還是提升了。”鳳南油茶產業園負責人余家春說。
近年來,鳳南油茶產業園在穩步提升種植規模的同時,充分利用油茶特性,延長產業鏈,發展循環農業。鳳南油茶產業園引進生產線,加工生產油茶油;粉碎果殼、油餅做肥料,種植水稻等作物,推動產業提質升級。如今,油茶油、富硒大米等農產品遠銷湖南、江蘇等地,帶動小埡、乾隆、蒿坡等5個村200多戶村民增收致富。
“兩茶”互補 提升產業收益
油茶與茶葉同科同屬,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作物,適于山區坡地種植,花果同期,四季常綠,果實用來榨油,根、葉、花、籽均可入藥,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漢濱區是茶產業大區,全區共有茶園21萬畝,年產茶葉9500噸。但大部分茶農僅有春茶一季收入。如何盤活山林資源,破解產業用地難題,實現更大效益?結合油茶與茶葉水肥相近、管護相當等特點,當地積極探索“油茶+”模式,推廣油茶和茶葉等經濟林立體復合套種,合理利用土地并大幅提高產業收益。
“兩茶”互補,雙向“奔富”。在漢濱區雙龍鎮新華社區,陜西安康陜茗茶葉有限公司建成茶葉加工和油茶生產兩條生產線,帶動236戶800多名群眾實現增收。
“油茶生產線于2019年建設完成,如今年產油5噸左右。”該公司總經理羅鍵表示,“今年通過適時采摘、提升工藝等方式,出油率能達到32%。”
今年,雙龍鎮桂山村選用適生優良品種,新栽植油茶180畝,還邀請專家到現場培訓,嚴格規范技術標準,大幅提升苗木成活率。桂山村黨支部書記張以富說:“村上要培養自己的油茶專家,建好油茶園、用好油茶果,讓油茶產業真正成為生態富民產業。”
“三年行動” 推動高質量發展
油茶產業在漢濱區發展歷史悠久,全區15個鎮(街道)均有分布。
作為國家油茶產業建設重點縣(區)和陜西省油茶核心發展區,漢濱區把油茶產業作為地方特色產業來抓,持續加大投入,擴大規模,提高產量,重點在雙龍、洪山、流水、瀛湖等鎮擴大油茶種植面積。為充分調動群眾發展油茶產業的積極性,漢濱區制定印發了《漢濱區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2023—2025)行動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獎勵扶持政策,從種植管護到茶油加工銷售各環節給予補貼,實現油茶全產業鏈獎扶。
漢濱區退耕還林工作站站長成偉表示:“全區已建成高標準豐產栽培示范園16個,建成茶油加工生產線3條,培育了‘陜茗’‘云耕樂’等富硒茶油品牌。”漢濱區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在茶油加工、新產品研發、油茶良種選育等方面進行科研攻關,通過開展油茶引種、區域試驗等,篩選出了適宜栽植的主、配栽品種。
目前,漢濱區累計發展油茶面積20余萬畝,建成國家級油茶良種基地1個。油茶林面積和茶油總產量居全省第一。成偉介紹:“2024年,全區預計可產油茶鮮果3萬噸,產值2.77億元。”(通訊員 周亭松 吳夢萱 劉晶晶)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