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萍
今年,陜西的“陽光玫瑰”葡萄在東南亞市場火了,證明陜西在特色果業發展方面,路子是對的,步子是快的,發展潛力是巨大的。
事實上,不止“陽光玫瑰”出口大熱,前三季度,陜西出口水果10.70萬噸,同比增長57%。能有如此佳績,離不開相關部門的助力,是企業、政府“雙向奔赴”的結果。
近年來,陜西加速發展物流、電商、倉儲等基礎設施,為儲存周期短、保鮮要求高的水果跨越山海提供了必要條件。以渭南為例,每年舉辦的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中國—東盟博覽會等活動上,當地政府都會動員企業踴躍參與、洽談合作,促使其在水果種植、果品加工等領域開展深層次合作。海關方面也想方設法,保障果品順暢“出海”。
善于總結“出海”經驗,對一地乃至整個陜西水果行業的發展大有裨益。無論是果農還是果企,只有積極與海外市場對接,才能清楚了解海外市場需求,倒逼自身盡快優化果品種植、存儲、物流等方面的技術、流程,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陽光玫瑰”的出口量劇增,正是由于做到了從源頭把控水果質量,全流程采取精細化管理,這才讓果品品質有了保障,拓寬了“出海”通道。
陜西特色水果出口市場廣闊。擴大國際市場份額,要進一步打破市場“壁壘”,提升貿易便利度。意欲“出海”的果企要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加強品牌建設。更為重要的是,利用好陜北、陜南、關中多樣化氣候條件,充分發揮科技力量和新質生產力作用,“多點開花”培育“爆款水果”,才能讓更多海外客戶嘗到陜西特色水果的“甘甜”。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