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殷博華
“要加強幼兒園教師隊伍的建設”“要切實解決好教師的后顧之憂,讓他們沉下心來專心從事教育工作”……學前教育關乎著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高教師隊伍建設,是促進普惠性幼兒園高質量發展的前提條件。
如何做到“幼有優育”?11月10日,在省政協召開的“推進我省普惠性幼兒園高質量發展”月度協商座談會上,與會政協委員、黨派團體代表、專家學者和基層代表匯聚一堂,針對“提高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許多務實建議。
“鄉鎮幼兒園師資力量嚴重短缺,城區幼兒園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分布不均衡,老教師中轉崗教師居多、思路不夠開闊,特別是青年教師缺乏實踐經驗,教師專業化程度有待提高。”省政協委員,商洛市政協一級巡視員、農工黨商洛市委會主委王書正指出。
他建議,增加農村幼兒園教師編制,提高教師待遇,加大崗前和在職培訓力度,合理調整城區幼兒園教師年齡結構,嚴格教師隊伍管理,提升教師隊伍整體層次和水平。
目前,在我省多個地市、縣幼兒園中,持有幼兒教師資格證的教師比例均在25%以下,導致教學質量參差不齊。
“教師數量不足,流動性大,尤其是‘先上崗、后考證’的應急做法較為普遍。同時,幼兒教師的工資水平僅略高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而在經濟落后地區教師的待遇更差。”省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省工商聯副主席劉勇建議,提升幼兒教師待遇,加固教師隊伍穩定性,提高教師職業幸福感。
省民革認為,省級層面應出臺相關政策法規,明確普惠性幼兒園教師最低工資水平,實現同工同酬;出臺幼兒教師編制標準,適當增加幼兒教師編制數量。
“在提高教師待遇和福利的同時,也要注重教師素質水平的提升。”省政協委員,西北(陜西)國際招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阿麗建議,將民辦普惠性幼兒園教師培訓全面納入國、省、市、縣(區)四級培訓體系,讓民辦普惠性幼兒園教師享有和公辦教師一樣的培訓機會和培訓資源。各級教師繼續教育管理部門也要推動民辦普惠性幼兒園的課程研磨、帶教指導和在線培訓等能力建設。
咸陽市政協建議,加強引導和鼓勵高校開設和發展相關專業,積極開展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
大家普遍認為,在提高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同時,還應該在特色幼兒課程上下功夫,以教師教育為主、優秀課程為輔,促進幼兒全面成長。
“要深化學前教育特色化課程與教學改革,開發符合當地特點、幼兒成長規律的文化課程體系,引導幼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讓幼兒個性化發展落實落地。”省政協委員、延安市政協副主席藺廣東建議。
省致公黨建議,強化體制機制建設,注重城鄉優勢互補,定期開展“走出去”和“請進來”雙向教學,通過城鄉定期互動,促進幼兒園之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達到“理念共享、資源共享、方法共享、成果共享”,讓“送教”“受教”雙方實現“雙贏”。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