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5 08:43:52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 記者 滿淑涵
看病就醫是老百姓生活中的“頭等大事”,觸手可及的醫療衛生服務,是構筑群眾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基礎。
社區醫療衛生機構如何發揮好居民健康“守門人”作用,“兜”住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10月31日,西安市政協召開月度協商會,就“提升社區醫療衛生機構能力 更好滿足群眾就醫需求”進行深度協商、靶向建言。
來自西安市衛生健康委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底,西安市共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9所、鄉鎮衛生院147所、社區衛生服務站171所、村衛生室2636所,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街道、鎮、村全覆蓋。
社區醫療衛生機構構成了分級診療體系中的“網底”。問題是,老百姓愿意來嗎?除了就近、方便外,看好病、少花錢也是群眾心里“一把尺”“一本賬”。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是區域均衡布局的重要一步。
據西安市衛生健康委主任樊軍榮介紹,目前,市、區兩級醫療質量控制體系建設不斷加強,新增2個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和11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市級質控中心增至48個,區縣級質控小組增至131個。同時,探索實踐“資源下沉、基層首診、醫院手術、社區康復”的“衛星醫院”模式,截至目前,試點增至15所、覆蓋主城區,總床位363張、床位使用率90%以上。
“作為國家分級診療的重要一環,社區醫療機構在保障群眾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西安市政協委員、西安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葉連紅系統梳理了目前社區醫療機構現狀與群眾就醫需求的“不對稱關系”。“比如,社區醫療機構專業技術人員數量相對較少,綜合學科不完善;缺少資金投入與支持,設備更新換代慢;存在‘重醫輕防’傾向,健康宣教尚不到位;信息化建設受限,重復檢查增加了患者經濟負擔。”
如何破題?葉連紅建議,通過完善基層首診、分級診療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推動上級醫院專家下沉、基層人才跟班學習,以聯合病房、聯合門診、聯合手術等方式,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綜合服務能力;加快社區醫療機構的信息化建設,加強健康監測和管理,為居民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服務;利用“互聯網醫院”“云珍室”“云影像”技術,聯通上級專家、基層醫生和居民,優化線上診療服務。
“由于歷史原因以及區縣建設用地條件限制,目前社區醫療機構布局與社區人口密度還不匹配。”西安市政協常委、九三學社西安市委會秘書長張力建議,綜合考慮人口密度、發展趨勢、服務半徑等因素,以街道為單位設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并根據人口標準配置床位;構建社區醫療機構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有效提高醫療資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社區。
作為西安市中心城區之一,新城區坐擁眾多“大三甲”,西京醫院、西安交大二附院、省二院等大型公立醫療機構分布廣泛、優勢明顯,即便去大醫院專家號“一號難求”,基本上“排隊一小時,看病五分鐘”,不少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患者仍愿意去擠。
“歸結來講,基層醫療機構體量較小、缺乏核心競爭力,宣傳力度及知名度不高,群眾到大醫院就診的慣性一時還難以改變。”西安市政協委員、新城區財政局收費管理所所長李睿認為,只要基層有能力承接患者,客觀上就能實現患者回流基層。應通過媒介宣傳、健康義診、健康講座等方式,加大醫聯體及分級診療宣傳力度,逐步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的就醫模式。同時,引導醫聯體建立健全分工協作與信息共享機制,逐步實現“患者不動,標本動、信息動”診療模式,促進醫聯體可持續健康發展。
硬件之外,軟實力也要同步提升。
西安市蓮湖區政協常委、蓮湖區北院門西大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權小英了解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存在隊伍不穩定、老齡化嚴重、專業人才缺乏、人員“青黃不接”等問題,“特別是基層急需的全科醫生,招聘太難”。
為此,她建議,衛健、編辦、人社等部門出臺有關政策,開展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定向培養工作,實施素質提升工程,通過全科醫生培訓、學歷教育升級等方式,切實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水平。
西安市未央區政協委員、未央區老齡工作發展服務中心主任田銘還建議,實行定期院內培訓考核制度和獎懲制度,擇優競爭上崗,對業務素質不高、不符合條件的非專業人員進行逐步分流,建立能進能出的用人制度。“在公共衛生服務中,可以引導鼓勵業務素質較強的全科醫生深入小區,做好居民的健康檢查和健康宣教工作,增加群眾的信任度。”
聚焦“一老一小”健康需求,西安市政協委員、西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衛曉麗建議,開設社區“專家門診”、互聯網“名醫會診室”,不斷提升社區醫療服務專業化服務能力;聘用擅長治療慢性病、疑難病癥的退休老中醫、知名專科醫生、兒科醫生參與社區醫療服務,提升社區醫療服務水平和專業能力;創建針對老年人的“康復病房”“老年護理病房”,使社區醫療向康復理療、老年護理延伸;采取專業康復醫院與社區醫療機構共建聯創措施,探索社區整合式康復服務,為社區老年人提供住院診療、康復休養的醫療保障。
“西安市出臺政策推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與殘疾人精準康復服務相結合,為殘疾人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健康管理和康復醫療服務。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西安市周邊郊縣及經濟欠發達區縣服務缺失,部分家庭醫生對殘疾人特殊醫療需求及專業知識了解不足。”西安市政協委員、市殘疾人康復中心主任柏華建議,融合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中的健康咨詢、疾病預防、健康教育等內容,擴展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綜合性和多元性,進一步提升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質量和覆蓋率,更好地滿足殘疾人群體的就醫需求。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