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這一年,我省緊扣“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等突出問題,開展“三排查三清零”行動,落實“人盯人”“一對一”舉措,18.34萬剩余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樣的成績,讓代表委員們振奮。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開局“十四五”,如何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也是這次全省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抓住關鍵環節做好有效銜接
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全面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基礎。今年全省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政策銜接、工作銜接、機制銜接,確保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個也不掉隊。
“如果說脫貧攻堅是攻城拔寨的攻堅戰,鄉村振興就是持之以恒的持久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需要抓住關鍵環節。”省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趙敏娟認為,在這個關鍵時期就必須找準切入口,既要適應農村工作的階段性新特征,加強糧食安全、農民增收、基礎設施投資等多方面制度和政策供給;也要積極開展創新性工作試點,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具體舉措。同時,還需要一支綜合素質高的隊伍,培育和提升農業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和競爭力,讓人們站在田埂上就能望見未來,確保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接受采訪的代表委員們表示,做好銜接的舉措既包括在產業發展上面的銜接,比如在脫貧產業發展的基礎上大力培育優勢特色產業,加快構建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和產業體系,更好地發展新產業、新業態;也包括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公共服務保障水平的銜接。
立足地域優勢突出特色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讓省人大代表、勉縣阜川鎮小河廟村黨支部副書記魯瓊深受鼓舞,也深感責任重大。
她介紹,漢中市近年來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涌現出一批鄉村旅游典型案例,鄉村旅游已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小河廟村海拔高、多云霧,擁有集中連片的茶園,是勉縣茶葉的主要產地。通過“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群眾脫貧致富后,魯瓊開始思考如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利用當地特色資源、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魯瓊表示,要突出特色,充分挖掘農村特色文化資源和生態優勢,開發特色旅游產品,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并通過規劃建設和激勵政策,在“家門口”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拓展村民就業增收渠道。此外,隨著新創客、新農民、回鄉創業者不斷加入鄉村建設隊伍,要鼓勵、引導村民充分利用互聯網,打造一批鄉村旅游精品項目,形成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推動鄉村振興。
以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產業發展是脫貧之本、富民之源、振興之基。“打贏脫貧攻堅戰,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必須堅持推進產業扶貧。”這已成為代表委員們的共識。
省人大代表、陜西東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為國認為,要依托當地資源稟賦,積極發展特色主導產業,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抓好產業、就業,更好地促進農民增收。
“以陜南為例,茶產業在當地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的助推作用,也必將在鄉村振興中承擔使命。如何更好地發揮茶產業的作用,我認為應當積極利用現代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培育龍頭企業,促進產業與市場對接,創造就業崗位,吸引和吸納就業。此外,還要加大品牌培育,強化科技支撐,持續加大對茶產業的投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張為國說。(記者 周明 劉楓)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