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如何讓老百姓把“飯碗”端得更穩,成為今年省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在省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希望結合省情實際,出臺更多穩就業、保民生的支持性政策,加快推進我省就業服務體系建設。
“目前,用工缺口和大學生職業期待、崗位要求和大學生社會化程度之間存在一定矛盾。部分大學生認為招聘會或線上平臺提供的一些崗位技術含量低、薪資待遇低,不能滿足職業期待;一些用工單位也反映,部分應屆大學生當前的素質能力無法適應崗位需要。”省人大代表、共青團陜西省委書記段小龍說。
段小龍建議,加強對在校大學生,甚至是中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青少年盡早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就業觀,形成較為清晰的職業規劃,以職業期待促進自身素質能力有針對性地提升。同時要整合資源,充分發揮線上就業服務平臺作用。
“下一步團省委將繼續加強多部門聯動,大力推動大學生見習實踐,協調發起更多社會資源為大學生提供見習實踐機會,為大學生了解基層、認識社會提供途徑。”段小龍說。
農民工同樣是穩就業的重點群體,促進其充分和高質量就業是兜牢民生的底線之一,也是就業工作的核心和基礎內容。
“‘十四五’期間,我省16歲至59歲勞動年齡人口數量仍將保持高位,預計每年需解決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人數在40萬人左右。”省政協委員、新山海源人力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元彬表示,解決勞務用工方式粗放、勞務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推動勞務數智化升級勢在必行。
李元彬認為,進一步優化和重塑勞務崗位體系、提升勞務崗位的職業性,才能拓寬勞動者的職業成長空間。同時,他認為要建立覆蓋全流程的培訓體系數字平臺,提高勞務隊伍專業性,打造一支真正符合現代產業要求的高素質勞務隊伍,形成以經濟和產業發展帶動和促進就業的良性循環。
如何確保心智障礙人士能夠根據個人需求獲得相應的就業指導支持,實現就業?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心智障礙人士554萬人,占殘障人群的比例為6.68%,殘障人群整體就業率是43%,而心智障礙人群的就業率不足10%。”省人大代表、咸陽中醫腫瘤醫院院長田少庫認為,就業輔導員制度是輔助性就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最適合幫助心智障礙人士就業。
田少庫說,在各級殘聯現有輔助性就業服務體系的基礎上,應優化落實針對心智障礙人士的就業輔導員制度,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對心智障礙人士進行職業評估和崗位培訓,派出就業輔導員全職現場輔導心智障礙人士工作,最終實現他們的就業目的。(記者 雷魏添)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