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省政協圍繞“我省自貿區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議題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委員和專家們將圍繞自貿區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法律服務機構落戶等關注重點進行議政建言,助力我省自貿區法律服務高質量發展。
“我省自貿區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關于這個議題,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疑問?
什么是“自由貿易區”?
自由貿易試驗區是指在貿易和投資等方面比世貿組織有關規定更加優惠的貿易安排,在主權國家或地區的關境以內,劃出特定的區域,準許外國商品豁免關稅自由進出。實質上是采取自由港政策的關稅隔離區。
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于2017年4月1日正式掛牌。
什么是“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所謂“法律服務”,是指律師、非律師法律工作者、法律專業人士或相關機構,以其法律知識和技能為法人或自然人實現其正當權益、提高經濟效益、排除不法侵害、防范法律風險、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提供的專業活動。
自貿試驗區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離不開法治的保障,營造自貿試驗區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好法律服務體系是關鍵環節。
為助力我省自貿區法治建設按下“快進鍵”
形成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
相銜接的法律服務體系,
省政協做了哪些工作?
6月30日至7月2日,省政協副主席楊冠軍帶領調研組就自貿區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情況開展調研
6月份以來,社法委會同省民革成立專題調研組,在楊冠軍副主席帶領下,緊緊圍繞自貿區公共法律服務資源整合,司法審判、律所、仲裁、商事調解等機構設置,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及作用發揮等情況,深入開展省內外調研考察。
01 省內調研了自貿區中心片區、西安國際港務區片區、楊凌示范區片區及各功能區,省外考察了廣東、四川兩省的自貿區人民法院、法律服務集聚區、仲裁、律所等機構,形成了調研考察報告。
02 調研考察期間,先后召開情況通報會、調研座談會、市場主體小型座談會12次,廣泛了解情況、聽取意見建議。同時,與西安仲裁委聯合開展問卷調查,向自貿區內137家市場主體征集對訴訟、仲裁、調解等各類法律服務的建議和需求,形成了調查問卷分析報告。
03 向社會各界廣泛征集交流材料34篇,為與會同志更加全面地了解我省自貿區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情況提供了詳實的參考資料。
我省自貿區法律服務體系
建設現狀
我省自貿區自2017年4月設立以來
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下
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正逐步推進
一是法律框架正在形成。出臺了《自貿區管理辦法》,《自貿區條例(草案)》已于9月下旬通過了省人大常委會一審。
二是法律服務機構逐步落戶。港務區、西咸新區兩個片區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港務區片區設立了知識產權法庭和高新綜合審判庭兩個直接服務自貿區的審判機構等。
三是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初步形成。公共法律服務調解中心分別與灞橋區人民法院、西安知識產權法庭及仲裁委對接,西安仲裁委與西安知識產權法庭對接,對解決商事糾紛發揮了獨特作用。
但相對于自貿區發展
及市場主體的需求來講
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我省自貿區法律服務體系建設
存在的問題
一、頂層設計不足
自貿區法治建設工作推進緩慢,服務供給碎片化,內容不明晰,缺少體現陜西特色兼具國際視野的頂層設計,要進行的多項制度創新缺少政策支撐。
二、法律服務機構不健全
審判機構不健全。自貿區人民法院還沒有成立,只在港務區設立了知識產權法庭和高新綜合審判庭。仲裁、調解、律所等機構數量少、力量薄弱。零散、薄弱的法律服務機構的建設現狀,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三、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不完善
仲調、訴調等對接機制只是個別機構在個別程序的嘗試,沒有從立法層面廣泛吸收先進理念并加以普及和推廣,法律服務機構大部分停留在“單槍作戰”模式,有效合作機制尚未形成。
四、法律人才缺乏
受經濟、地緣、服務能力等因素影響,我省法律服務人才尤其是涉外法律服務人才缺口較大。在全國千名涉外律師領軍人才中,廣東135人,江蘇91人,浙江57人,山東58人,四川省39人,而我省只有28人。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自由貿易區的運行離不開法律服務
法律服務是自由貿易區
正常健康運行的保障。
那么,
這些難題該如何解決呢?
這次月度協商座談會,
委員、專家和企業家們,
就是要在這些方面好好議一議!
一起期待吧!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