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滿淑涵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圍繞陜西黨政工作大局,聚焦落實‘五新’戰略任務、發展‘三個經濟’和打好三大攻堅戰,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建言獻策。”在1月5日召開的民建陜西省九屆三次全委會議上,省政協副主席、省民建主委李冬玉所作的工作報告在現場頻頻收獲掌聲。
剛剛過去的一年,省民建履職工作亮點頻現。
省民建會員、陜西國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李云鵬首先為民建“建華課堂”在陜西“落地生根”點贊:“氣氛活躍、受益匪淺,期待下一次開課。”這項由民建中央創建的培訓品牌,依托民建在經濟界的深厚基礎,就宏觀經濟戰略、企業管理、法律法規、人文學科等方面授課交流,幫助企業管理者開拓思路,具有鮮明的界別特色。
讓會員“動”起來、工作“活”起來、特色“顯”出來,也讓群眾對民建印象“深”起來,2018年,省民建彰顯界別特色高質量履職,在交出的靚麗成績單上,凸顯新作為、新貢獻。
當好參謀參政議政卓有成效
建言建到需要時,參政參到要點上,議政議到關鍵處。一年來,省民建緊扣新形勢,把脈新常態,鎖定重點領域,發揮特色優勢,發出建言資政“好聲音”。
完成中共陜西省委委托調研任務,提交《防范化解我省金融風險》《振興陜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等調研報告;依托各專門委員會,完成《高水平建設陜西自貿區,打造“三個經濟”引領者》《推動我省軍民融合發展研究》《脫貧攻堅民主監督研究》《提升我省營商環境》《我省農村供排水一體化研究》等6個重點調研課題,提出了“建立中國(西安)內陸型自由貿易港”“設立軍民融合引導基金”“推進脫貧攻堅資金深度整合”“深化放管服改革”“開展農村環境規劃研究”等30條意見建議;聚焦民生熱點社會難點,開展“陜西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老齡人照顧與監護問題”等10個課題的調研,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在省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上,省民建提交大會發言材料2篇,形成集體提案7件,來自全省民建組織的省政協委員提交了46件個人提案。圍繞省政協召開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我省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和“三個經濟建設”兩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省民建做了大量扎實調查研究,在大會作了題為《推進我省農村供排水一體化》的發言,提交了題為《建設高水平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書面發言材料。積極參與省政協月度協商座談會,全年報送發言材料6篇,并根據“推進全省職業教育改革”“弘揚孝道傳統文化,發展養老事業”“渭河水環境質量鞏固再提高”等關注問題在會上提出意見和建議。
為了精準高效推進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省民建制訂了實施方案、工作計劃,建立了人才庫,成立了監督工作小組,編印了《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手冊》。領導班子成員、專家團隊、工作團隊13次赴對口貧困縣丹鳳縣、商南縣,深入鄉鎮村組、產業園區、企業車間、貧困家庭和政府部門,通過查閱資料、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入戶訪談等方法,了解脫貧攻堅工作實際情況。同時,與當地黨委、政府積極商討對策,提出相關意見建議。“調研發現問題、會商分析問題、座談反饋意見、推動問題整改”的民主監督工作模式,成為助力兩縣打好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推動力。
當好幫手提升社會服務影響力
2018年2月2日,正值臘月十七,潼關縣氣溫達到零下9攝氏度。李冬玉帶領企業家會員深入包扶點安樂社區毛溝村,看望困難群眾,調研脫貧工作。
在省民建包村扶貧“時間表”上,2018年,企業委員會捐資修建的便民路完成硬化通車;聯合其他省級幫扶單位為安樂社區開展花椒種植技術培訓;省委會爭取的30萬元水利設施建設資金已撥付到位。
省民建還發揮組織優勢,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新成效。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全省各級民建組織和廣大會員為支持貧困地區產業發展和開展社會公益活動,累計投入及引進資金6360余萬元。
“充分發揮與經濟界密切聯系的特點和優勢,自覺履職盡責,擔當社會責任,為打好脫貧攻堅戰出力建功,為民營經濟發展建言獻策,助推我省實現追趕超越發展。”在2018年12月16日舉辦的第九屆“秦勢論壇”上,李冬玉向全省各級民建組織和廣大會員發出鏗鏘有力的號召。
“當務之急是要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要把良好的營商環境看作是我省實現追趕超越發展的重要社會資源”“繼續對標發達省份的營商環境,切實解決我省存在的問題”“應把激發企業家精神作為提升陜西營商環境的重要目標”……
一條條懇切的意見建議,凝結著全省廣大民建會員的心血和汗水。
涓涓細流,匯聚成河。2018年10月17日,“建華課堂陜西分課堂”的開辦,為民建組織和會員搭建起學習交流新平臺。首場報告會上,國家發改委環資司綜合利用處處長、民建中央能源與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楊尚寶所作的《創新驅動、綠色引領,實現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專題報告,讓與會會員耳目一新。主會場外,手機新媒體實現了在線收看網絡直播。
作為民建傳統社會服務品牌,過去一年,思源工程項目實現了新的延伸。省民建促成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捐資60萬元,在丹鳳縣開設兩個“思源·佑華教育移民班”,資助100名學生完成初中學業;幫助會員完成參與“幫幫公益平臺”的注冊認證工作,用以支持精準扶貧和公益事業;開展“中國特產·思源農特館”網商征集工作,首批報送12家企業18種產品,積極推介貧困地區名優特農產品;協助思源天使媽媽基金和思源揚帆基金開展關愛孤殘兒童、兒童大病救助活動,舉辦基層醫院兒科醫生培訓班,推薦多名小學教師參加思源揚帆培訓班……“思源”愛心之花持續綻放。
強肌健體激發工作新活力
打鐵還須自身硬。回望2018年,省民建堅持強基固本、培優補弱,思想政治共識不斷凝聚,組織建設不斷推進。截至2018年12月底,全省共有民建會員6386人,新成立支部36個。
“政貴有恒,治須有常。”在自身建設方面,這一年,省民建邁上新臺階。
——通過報告會、研討會、座談會、培訓班等多種形式深化學習,帶動全省各級組織和會員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
——深入開展“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主題學習教育活動,召開“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學習座談會,支持各級組織開展參觀學習活動,把主題教育活動引向深入。
——開展紀念“五一口號”發布70周年和改革開放40周年專題征文活動,引導基層組織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學習活動,會員們通過制作紀念活動美篇、發送微信等交流學習體會。
——領導班子成員落實聯系地方組織規定,深入地方組織40余次,聽取工作匯報,召開座談會,參加支部活動,走訪會員企業,指導落實工作。
——重視夯實基層組織基礎,修訂印發了《支部工作手冊》,指導基層組織開展工作,舉辦基層組織負責人培訓班。
——根據形勢發展、職能增加、政策調整的需要,對原有工作制度進行梳理,修訂23項、新增8項制度,激勵引導效果初步顯現。
以自身建設強體,著力激發組織活力,省民建正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我省追趕超越目標釋放出履職新動能。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