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農高會上,今年新投用的D館吸引了大量觀眾和參展商,館內集中展示了大量農業高新技術,智慧農業集群、大數據物聯網、5G應用、智慧大棚控制、農業大數據平臺等多個信息技術場景應用,從不同角度闡釋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和服務等領域全過程應用,以信息化培育農業發展新動能,示范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灌溉系統會自己“思考”
如今,農戶通過手機實時看到大棚內的濕度、氣溫等信息,根據傳感器收集到的數據,自動澆水、自動控制溫度等已經不是什么新鮮的手段。一些智能大棚甚至能夠根據種植的作物進行自主分析,判斷出最適宜植物生長的土壤溫度、陽光照射、空氣濕度等環境條件,從而獲取最優生產方案,科學指導農業生產經營,提高農作物產量和質量。
“這套系統通過大數據對各種農作物都有一套設置好的灌溉方式,因此我們把它稱作‘會思考的灌溉系統’,即使你沒有種植經驗也沒關系,只要在手機上點擊一鍵確認,系統就能自己幫你管理好大棚。如果你有更專業的技術,也可以手動設定數值。”在D館以色列耐特菲姆展臺,工作人員李少航正在向前來咨詢的客商介紹著公司的產品。他告訴記者,這套系統使用水肥一體化灌溉,在普通農田和溫室大棚都可以使用,無論是小麥、玉米還是水果、蔬菜,這套系統都可以進行針對性的分析,并做出相對應的生產方案。
目前,這套灌溉系統在陜西、山東、云南等地已經投入使用。
懸吊種植受到青睞
在荷蘭邁特萊特園的展臺前,一種花盆懸吊種植系統吸引了眾人的眼球,在這樣的種植方式下,番茄、草莓等植物的生長地都從地面移到空中。通過這種特別的方式,能夠保持植物根部通風、透光,從而提升單位產量和質量。
工作人員介紹,懸吊種植由于遠離地面土壤,還能優化作物的水循環和水供給,減少病蟲害的傳播,因此也基本不必噴灑農藥,受到很多消費者的青睞。
本屆農高會,荷蘭邁特萊特除了花盆懸吊種植系統外,還有茄果類種植槽系統、葉菜類全自動水培系統等產品亮相,可以實現水和肥料再利用,從而節省90%的水量。同時,公司研發的植物健康巡檢機器人,能通過傳感器在早期階段就識別作物中的害蟲、疾病和異常情況,并且把結果自動儲存在云端,農民可以用電腦或者手機立即處理。如今,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蘇、四川、陜西等多地都能見到邁特萊特的溫室項目。(記者 文晨)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