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醫保局、國家中醫藥局和全國老齡辦12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衛老齡發〔2019〕60號,以下簡稱《意見》),現將有關要點解讀如下。
《意見》著眼近年來各方反映較多的一些堵點、難點,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改革完善醫養結合政策”部署,立足醫養結合發展實際,堅持問題導向,提出5個方面15項政策措施。
一是強化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銜接。
深化醫養簽約合作。制定醫養簽約服務規范,進一步規范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機構合作。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簽約合作,雙方簽訂合作協議,明確合作內容、方式、費用及雙方責任,簽約醫療衛生機構要在服務資源、合作機制等方面積極予以支持。養老機構也可通過服務外包、委托經營等方式,由醫療衛生機構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的康復醫院等接續性醫療機構緊密對接。
合理規劃設置有關機構。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工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或社區養老機構、敬老院利用現有資源,內部改擴建一批社區(鄉鎮)醫養結合服務設施,重點為社區(鄉鎮)失能老年人提供集中或居家醫養結合服務。城區新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可內部建設社區醫養結合服務設施。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可設置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病床和養老床位,開展家庭病床服務。
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整合、服務銜接,重點為失能的特困老年人提供醫養結合服務。農村地區可探索鄉鎮衛生院與敬老院、村衛生室與農村幸福院統籌規劃,毗鄰建設。
充分利用現有健康、養老等信息平臺,打造覆蓋家庭、社區和機構的智慧健康養老服務網絡,推動老年人的健康和養老信息共享、深度開發和合理利用。推進面向醫養結合機構的遠程醫療建設。
完善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并加強管理,在老年人免費健康體檢結束后1個月內告知其體檢結果及健康指導建議,以歷年體檢結果為基礎,為老年人建立連續性電子健康檔案并提供針對性的健康管理服務。
二是推進“放管服”改革。
要求各地按要求簡化醫養結合機構審批登記,優化流程和環境,涉及同層級審批登記行政部門的,實行“一個窗口”辦理。支持社會辦大型醫養結合機構走集團化、連鎖化發展道路。鼓勵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作為投資主體舉辦醫養結合機構。醫養結合服務的監管由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牽頭負責、民政部門配合。醫養結合機構中的醫療衛生機構和養老機構分別由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和民政部門負責進行行業監管。
三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非營利組織的社會辦醫養結合機構,按規定享受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政策。要保障醫養結合機構建設發展用地,鼓勵地方出臺支持措施,對使用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房屋設施開展醫養結合服務的,予以無償或低償使用,符合規劃用途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可依法用于醫養結合機構建設。鼓勵金融機構根據醫養結合特點,創新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拓展多元化投融資渠道。
四是優化保障政策。
完善公立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的價格政策。研究出臺上門醫療衛生服務的內容、標準、規范。加大保險支持和監管力度。支持商業保險機構大力發展醫養保險。加快發展包括商業長期護理保險在內的多種老年護理保險產品。
五是加強隊伍建設。
加強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等專業人才培養,擴大相關專業招生規模,設立一批醫養結合培訓基地,要求各地分級分類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 據國家衛健委官網
我國60周歲以上老人約2.5億
專家:未來養老“90%居家+7%社區+3%機構”
截至2018年底,我國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大約2.5億,占總人口的17.9%。我國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失能率高,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接近1.8億,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年人口超過4000萬。
健康養老成為老年人乃至整個社會剛性需求,目前相對獨立的醫療衛生、養老服務體系難以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養老需求,急需推進醫養結合。
“此次醫養結合文件的出臺回應了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痛點問題。”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院長、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會長劉遠立表示,“未來中國老人90%是居家養老,7%是社區養老,3%是機構養老,中國式養老模式是90+7+3。”劉遠立表示,在社區和居家養老,符合養老的傳統和我國的實際。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醫養結合專委會主任委員王國濤表示,要從服務提供方即機構和機構人員的能力和意愿兩方面入手,讓其能且愿意提供高質量服務。
本次出臺的意見提出,將符合條件的醫養結合機構中的醫療機構按規定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定點范圍,正式運營3個月后即可提出定點申請,定點評估完成時限不得超過3個月時間。
為提高機構的服務意愿,意見還提出完善公立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的價格政策。收費標準應以實際服務成本為基礎,提高公立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的積極性。
意見提出擴大相關專業招生規模、對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及服務人員培訓、醫養結合機構中的醫務人員享有與其他醫療衛生機構同等的職稱評定待遇等舉措。
意見鼓勵有一定規模的養老機構增加醫護功能、有一定市場需求的醫療機構增設養老和長期照護功能。同時鼓勵社會力量開辦醫養結合機構。 據新華社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