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寶勤
“寶雞70年的發展成果,體現了377萬寶雞人民的不懈努力,也是中國發展奇跡的見證和縮影。”8月8日,省委宣傳部與省政府新聞辦共同舉辦陜西省“奮力追趕超越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寶雞市市長惠進才介紹了寶雞市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追趕超越成果。
據介紹,從1949年到2018年,寶雞地區生產總值由0.9億元增長到2265.16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由66元增加到59988元,地方財政收入由0.1億元增加到87.76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由1978年的26.5:53:20.5發展到7.2:63.3:29.5。
工業由弱到強——實現“制造寶雞”之變
建國初期,寶雞市僅有工業企業74戶,工業總產值0.31億元。“一五”和“三線”時期,國家在寶雞布局了一批工業項目,奠定了寶雞工業基礎。經過70年發展,工業企業達到6200余戶,從業人員近30萬人,建成1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4個省級開發區和21個工業集中區,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年均增長14.9%,工業增加值達到1064億元,占GDP比重47%。
70年發展,寶雞逐步形成了以汽車零部件、鈦及鈦合金、煙酒食品、能源化工、優勢裝備制造五大支柱產業集群,涵蓋35個工業門類、224個工業行業。五大支柱產業占到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83.3%,鈦產業規模居全國之首、全球第二,汽車產業產值占到全省三分之一,寶雞被譽為“中國鈦谷”“絲路汽車名城”。
如今,寶雞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2件,有60多種產品銷量居全國或世界同行業前列,港珠澳大橋、第一艘核潛艇、神州系列飛船都有寶雞制造的貢獻,寶雞工業正由“制造”向“智造”升級。
百姓由苦到甜——實現“小康寶雞”之變
寶雞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發展生產,努力改善民生,持續增加居民收入,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實現總體小康,正在邁向全面小康。
黨的十八大以來,寶雞通過一系列攻堅舉措向貧困宣戰,太白縣、千陽縣、扶風縣、麟游縣、隴縣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脫貧,榮獲首批全國脫貧攻堅優秀城市。2018年,寶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1802元和11936元,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12.2%和12.3%。
寶雞農業生產實現了由單一的糧食種植向多元化經營轉變,農業總產值達到289.25億元,比1949年增長了292倍,并被譽為中國獼猴桃之鄉、世界生態羊奶名城和中華蜜蜂之鄉。
寶雞在西北地區率先實現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省級“雙高雙普”縣全覆蓋,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受到國務院表彰,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8%。
生態由好到優——實現“宜居寶雞”之變
寶雞堅持走“工業城市生態最美、生態城市工業最強”的路子,先后榮獲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優良的生態環境已成為寶雞軟實力、亮麗名片。
為打好藍天保衛戰,寶雞統籌實施了“減煤、抑塵、治源、禁燃、控車、增綠”六大措施,“6511治霾模式”在全國得到推廣;持續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推動一批企業退城入園,污染企業被堅決取締。2018年寶雞市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53天,連續多年居關中城市前列。
圍繞渭河水質流域最清目標,寶雞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把渭河建設成為安瀾河、生態河、景觀河、休閑河的目標基本實現,渭河“百里畫廊”成為流域“系統治污、柔性治水”的成功典范。
寶雞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秦嶺山脈得到了有效保護;統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自然保護區管理、生態環境修復,鳳縣成為我省首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5.26%。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