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玲
“人到中年,養老壓力很大,老人一旦生病就是全家總動員,但我也不能總是請假啊!”9月3日,家住西安市太乙路的劉麗娟,在西安市政協“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與衛生服務站深度融合”提案辦理協商座談會上一吐真言。
“而現在我不用再請假了,因為我們簽約了家庭醫生,不用跑醫院,醫生就能直接上門服務。”劉麗娟話鋒一轉,開始為西安市“家庭醫生”簽約工作點贊。
劉麗娟口中的“家庭醫生”簽約只是西安市加快探索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一個方面。“西安市現有60歲以上老年人口161.96萬人,快速化、高齡化、空巢化、多元化的特征比較明顯。”據西安市民政局局長王碧輝介紹,西安市連續4年把養老服務業發展作為政府“惠民實事”,將破解“養老難”納入全市重點改革任務,先后出臺了《西安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西安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實施辦法》等文件,并積極推進《西安市社會養老服務促進條例》立法編制工作。
據悉,西安市目前共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829個,農村幸福院1109個,建立全科醫生醫師服務團隊626個,覆蓋了全市95%的居民社區。
“西安市社區醫養融合仍處于起步探索階段,我對此非常關注,并提交了相關提案。”市政協委員陳慧建議,要從選址、審批、管理以及補貼等多個層面,全面扶持社區醫養融合項目發展;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支持社會力量創辦護理站,形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驛站、社區護理站、社區衛生服務站“三站合一”的服務模式;要全面建立社區老年人電子病歷和電子健康檔案,盡快搭建全市養老服務信息平臺。
市政協委員、西安市第一醫院老年病研究室主任吳松笛近年來奔走于西安市多個社區,為社區老人的健康養護問題出謀劃策,“讓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與衛生服務站深度融合,就是在社區做好醫養結合工作,健康知識普及和醫療隊伍建設至關重要。”
市政協委員于亞玲與吳松笛的想法不謀而合。于亞玲認為,目前從事社區養老工作的人員大多屬非專業出身,社工、義工聘用體制不完善,人員工資低,這些都是導致社區養老從業人員流動性大的根本原因。于亞玲建議財政、民政部門加大對社區養老的扶持和資助,增設養老從業人員工資補貼、增設公益性崗位等,以減輕企業運營負擔。
“政協委員對我市養老工作的關心關注讓我很感動,大家的建議我們都將積極辦理。”王碧輝對市政協和政協委員關心支持養老事業表示感謝。他說,截至目前,市民政局今年收到的多份關于加強社區養老服務工作方面的提案均已全部辦理。“結合委員的提案內容,我們也正在努力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養老圈’。”據王碧輝介紹,西安市計劃到2021年,將“15分鐘養老圈”建設覆蓋到100%的城市社區和80%以上的農村社區,讓老年人生活、就醫更加便利。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