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寧陜縣政協把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為履行職能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通過建機制、壓責任,拓路徑、擴影響,推動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不斷提質增效。
拓展信息源 讓信息工作“有廣度”
政協委員當好“采集員”。去年以來,縣政協陸續出臺了政協常委聯系界別委員、委員聯系界別群眾、黨員委員聯系非黨員委員等一系列制度,使政協工作服務面和委員工作的覆蓋面不斷擴大,“雙走進”的后續能量得到極大釋放,讓一件件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情民意信息源源不斷地匯集而來。社會群眾當好“情報員”。堅持以“政協組織打造成為黨委政府和群眾之間的連心橋”為抓手,充分發揮鎮級政協聯絡組的職能作用,主動參與縣域高質量發展的各項建設,廣大群眾給予政協充分信任,經常主動向政協委員或到政協機關反映信息,使事關改革發展和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第一時間反饋到政協。領導干部當好“指導員”。圍繞發展所需、群眾所盼、政協所能,根據縣政協工作分工和各專委會工作性質,實行政協主席、副主席聯系縣級領導,專委會聯系縣級部門的做法,建立起社情民意信息定期協商機制,探索出信息來源新路徑。機關干部當好“聯絡員”。組織機關干部和政協常委對120余名縣政協委員進行全覆蓋上門、零距離溝通,面對面交心、點對點收集信息。機關干部通過政協委員微信群交流互動,與委員工作室、各鎮政協聯絡組和界別群眾密切聯系,最大程度拓展信息源頭,最廣范圍了解社情民意,最快速度反映民生所盼。
促解疙瘩事 讓信息工作“有溫度”
注重信息“辦得了”。社情民意信息反映的多是“小事”,但又是事關群眾生活的“大事”,在對收集到相關信息進行編報時,既體現群眾意愿,也綜合考慮到現行的法規政策和當地實際情況,確保提出的社情民意信息建議辦得了。推進信息“辦得好”。對反映的社情民意信息,跟蹤辦理落實情況,并與相關部門共同想辦法、出主意。相關部門辦理答復后,及時在群眾中進行滿意度回訪,使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車”作用得到充分體現,不斷增強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反映信息的積極性。促使信息“辦得巧”。堅持“五定五做”,從定規則、定議題、定責任、定主體、定陣地著手,不斷推進“微協商”制度化、規范化建設,靈活運用“院落路邊協商”“田間地頭協商”“村頭巷尾協商”“企業廠房協商”等形式,讓反映的“小信息”真正惠及“大民生”。
打出組合拳 讓信息工作“有厚度”
堅持“五納入”。第一,納入月度工作計劃。將信息工作列入縣政協月度重點工作清單,納入機關各委辦月度工作報告內容,及時掌握、通報信息工作動態。第二,納入目標責任考核。建立各委辦、機關干部工作任務清單,落實社情民意信息報送任務。年終進行績效考核,對該項工作進行量化賦分。第三,納入委員履職評價。每年對政協委員履職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對反映的信息從分析表達、意見建議、成果轉化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第四,納入政協全會通報。每年政協全委會期間,對社情民意信息反映和辦理情況進行通報,讓反映者的價值感和成就感得以體現。第五,納入表彰獎勵范圍。每年評選表彰一批優秀信息,并將省、市、縣政協評選的優秀信息進行匯編,印發給全體委員作為參考。
把好“三道關”。把好初核關。確定專人收集信息,對內容進行初核、對文字開展校對、對價值實施甄別、對模版予以統一。把牢審簽關。初審后的信息,由辦公室主任復審、秘書長把關。對于政策性較強的信息,與相關部門溝通后確定是否編報。對部分政治性較強、涉及多個層面、多個部門的信息,由縣政協主席審定。把準編報關。落實專人負責分別向市政協和縣委、縣政府報送信息,對編報的信息進行全要素登記、全過程跟蹤、全方位建檔。
通過持續做細、做實、做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真正讓“小信息”發揮“大作用”“小信息”服務“大民生”。(實習記者 龐浩楠 通訊員 余書升 記者 唐冰)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