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殷博華
民營經濟始終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經濟基礎。民營企業要穩健發展,營商環境至關重要。
2月13日,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陜西省推進營商環境突破年實施意見》,提出優化營商環境是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提振市場信心的關鍵之舉。
2月14日至17日,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組織委員和專家,先后到渭南市高新區、臨渭區、蒲城縣、合陽縣和韓城市特色產業園區及企業實地察看,并召開情況匯報會和企業家代表閉門座談會,詳細了解渭南在縣域經濟和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意見建議。
近年來,渭南市相繼出臺了《關于印發“十項重點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關于建立中小企業融資服務機制的通知》等政策,為全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但在政策保障、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引導和完善。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民營企業成長的沃土和創新發展的關鍵。如何為民營企業發展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政府必須充分發揮好主導作用,進一步提高制度供給、服務供給和要素供給水平。”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張北京說。
煤炭項目從計劃到落地,通常需要36至48個月,其間常常會出現政策升級的情況,項目啟動時按照老政策開展,落地審核卻要按照新政策驗收。政策升級導致的資源浪費和生產進度耽擱問題,是煤炭企業面臨的難題。
針對此類問題,陜西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于寧鍇認為,政府應保持政策的相對穩定,給企業穩定的投資預期,避免企業因政策變化而出現損失。
于寧鍇建議,政府出臺政策時,應充分加以論證,綜合評估政策對企業各方面的影響。在改變政策時,應設置合理過渡期,使企業能及時調整適應,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對于確因國家政策變化而給企業造成損失的,應按一定標準予以補償。
“除了政策問題,我覺得網上辦事系統也需要優化升級,讓企業辦事更方便。”陜西為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英杰說。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政府相關部門為了方便企業辦理各項手續,加大力度推進“網上辦事”。
劉英杰在“網上辦事”過程中發現,一些需要填寫的內容過于細分,導致大家經常碰到審核不通過或者填寫內容不清楚等問題,“一鍵辦理”反而成了一種負擔。
西安財經大學經濟學教授祈百福建議,應優化和整合部分審批填報項目,適當加入填報內容提示和范例,讓大家真正體會到“一鍵辦理”的方便快捷。
隨著政府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出現了“外來企業有扶持,本土企業機會少”的現象。企業家代表表示,希望政府加大對本土企業的關心與扶持力度,切實解決融資難題。
祈百福建議,政府應“眼睛向內”,扶持本土企業發展壯大,激活本土企業活力,增加現有存量。要提高對本土企業發展優勢的了解和認識,對區域內的企業給予同等支持,改變“重外輕內”現象。
就融資難問題,韓城龍泉創業園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吉建學說,部分中小企業把大部分貸款和資金投入到前期的土地和廠房建設上,項目生產和推進的投入微乎其微,出現無項目可運行或者項目無法運行等情況,導致企業無法償還前期貸款,從而引發后續貸款難、融資難問題。
調研組建議,應加強省級投融資平臺對市級、縣級投融資平臺的指導支持,提高產業平臺、創新平臺等融資水平。省級金融系統應建立地方特色產業、龍頭企業增信機制,在機構設置、信用評級、貸款管理等方面,適應中小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對中小型企業發展的引導,避免出現資源浪費和不合理利用等情況。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