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席記者 滿淑涵
剛剛收官的世界技能大賽,再次刷新了大眾對職業技能的認識。中國選手在國際賽場摘金奪銀的背后,是越來越多的青年投身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現實縮影。
黨的二十大指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
對奔跑在新征程的西安而言,城市發展和經濟轉型升級,需要更多高技能人才,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凸顯。11月29日,西安市政協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圍繞“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協商議政。會議現場,不少委員、業界專家與相關部門負責同志開啟互動式協商,聚焦問題商對策,凝聚共識促發展。
來自西安市人社局的一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市技能人才為172.6萬人,占全市就業總人數的25%;高技能人才為51.8萬人,占全市技能人才總量的30%。據西安市人社局副局長趙偉介紹,不斷深化校企合作,西安市正以服務19條重點產業鏈為目標,大力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打造高水平藍領隊伍。“目前,全市涌現出一批以軌道交通、汽車維修、電子商務、幼兒教育等特色專業為主的技工院校,機器人、無人機、物聯網等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也逐步興起。”
“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教學全過程,學生從入校起就切身感受產業發展脈動,了解前沿技術和理念。”西安市政協常委、市民進駐會副主委王小玲向大家分享了過去在廣東中山、東莞等地調研職業教育的收獲。她認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也是職業教育最突出的辦學優勢。應結合西安產業發展需求和布局、職業院校辦學歷史和水平,整體規劃專業設置,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結合多年工作經驗,西安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張理暢談他對校企合作的認識。“概括地說,關鍵是做好‘五個對接’:專業與產業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教師隊伍建設與‘雙高計劃’對接,課程與崗位對接,學校育人與企業用人對接。”
深化產教融合、創新校企合作模式,也是西安市碑林區政協副主席張小哲的建言切口。他用“七個緊盯”言簡意賅提出意見建議:“緊盯定向、訂單培養模式,緊盯生產性實訓模式,緊盯現代學徒制模式,緊盯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建設,緊盯校企雙方員工培訓和研發基地建設,緊盯引企入校模式,緊盯校企合作課程開發。”
今年5月,新職業教育法正式實施,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如何讓過去“不被看好”的職業教育“大有可為”?西安市政協委員、西安領軍培訓學校有限公司董事長曹晨認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還要從“出口”改變“入口”。“也就是說,要逐步改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刻板印象,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讓學生家長選擇職業教育,讓用人單位依靠職業教育,讓更多人看到職業教育升學有通道、就業有門路。”
“目前,職業教育進入了提質培優、增值賦能的新階段。就目前西安職業教育發展來看,要進一步加快數字賦能,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現新突破;進一步弘揚工匠精神,推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取得新發展。”西安市職成教協會會長閆天成還建議,要加強對外交流,引進先進的職教理念,提高職業院校辦學水平,統籌推進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調發展、協同創新,搭建起人才成長的“立交橋”。
“‘雙師型’教師既要能駕馭課堂,又要能指導實踐,另外要能夠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從保障職教師資隊伍高質量發展的角度出發,西安市九三學社社員、西安鐵道職業學校常務副校長劉愛民建議,應設立專業的“雙師型”教師定點培訓機構,組織專業課教師定期參加企業實踐,完善校企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同時,建立“雙師型”教師激勵機制,激勵更多職業教育工作者成為“雙師型”教師。
懇切協商交流中,創新職業教育“西安模式”的路徑愈發清晰。
西安市教育局局長李紅雨積極回應大家。她表示,將按照“強化保障、優化布局、服務產業、提升質量”工作思路,通過完善體制機制,實施優師培育工程、“名校+”工程,強化示范引領作用,不斷提升辦學水平,深化產教融合,推進校企合作,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助力西安高質量發展。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