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陳鵬 記者 唐冰
“富硒產業是安康具有相對排他性優勢、帶動性強、持續性較好的主導產業。”9月22日,安康市政協召開五屆三次常委會議,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和來自不同黨派與界別的政協委員、政府部門有關負責人、特邀專家、群眾代表齊聚一堂,圍繞“安康富硒產業鏈建設”共同協商議政、建言獻策。
近年來,安康市委、市政府把富硒產業作為生態友好型產業的首位產業、立市之業進行培育。今年以來,安康市政協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任務開展工作,高度重視富硒產業發展,廣泛開展調研,為富硒產業鏈建設獻計出力。
安康是目前資料顯示天然富硒土壤覆蓋地區最廣、硒含量地層最厚、最適合開發利用的富硒資源區。經科學普查,安康全域54.2%的土壤硒含量達到中硒(0.2mg/kg)以上水平,且硒濃度適中、易于植物吸收,被專家評價為“優質、環保、安全”的天然富硒區域,還被譽為“中國硒谷”。
富硒產業作為安康重要的支柱產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民建安康市委會調研發現,作為產業鏈最為核心的市場主體,存在著市場主體體量小、層次低、融合不夠、品牌不響等問題,嚴重制約產業鏈建設。對此,民建安康市委會建議,壯大產業集群,提升發展能力,聚焦工作重點,強化營銷宣傳。
安康市漢濱區政協立足漢濱地處巴山富硒帶中部的優勢,提出了優化富硒產業布局,明確全區富硒農業產業發展定位,聚焦“5+X”的富硒產業發展布局,培育打造“五大富硒產業示范帶”,夯實富硒產業發展基礎,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延伸富硒農業產業鏈條,落實完善保障機制等建議。
拐棗產業是富硒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旬陽市重點培育的新興產業。旬陽市政協調研組深入7個拐棗產業重點鎮、12個重點村和旬陽市內拐棗加工企業及相關部門開展調研,與社會各界人士廣泛座談,聽取意見建議,提交了關于推進拐棗產業鏈建設的建議。
“我市境內硒資源豐富,其中富硒水優勢最大,開發潛力巨大,要堅持‘天然、有機、富硒’特點,走科技開發、可持續開發硒資源道路。”針對富硒水產業發展現狀,安康市政協常委熊劍建議,開展富硒天然礦泉水資源詳查,打造安康天然富硒水名片,走安康特色的富硒產業發展道路,整合產業鏈資源、吸引資本;緊扣南水北調重要水源涵養區、天然富硒健康水主題,不斷強化措施,著力推進安康做大做強包裝飲用水產業。
富硒產業鏈建設離不開基礎支撐。特邀專家孫健說:“目前,安康市富硒資源數據庫建設及科學布局富硒原料產地存在圍繞硒資源的基礎調查與科研融合滯后,富硒資源與第三次國土調查數據的銜接有待加強,富硒資源分布與產業布局指導意義不強的問題。”孫健建議,要按照富硒土壤資源分布和富硒產業發展的規律,著力構建“一心兩帶三區多點”的產業布局,形成“一心引領、兩帶支撐、三區協同、多點開花”的發展格局。
會上,與會成員認真聽取了相關調研報告,就富硒產業鏈建設進行了廣泛討論,共同致力于安康富硒產業鏈建設,為把富硒產業培育為立市之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安康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把富硒產業培育為立市之業需要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安康市政協主席周建功說:“要準確把握富硒產業鏈建設的重點建言方向,客觀正視問題和短板,持續深入調研、思考,向市委、市政府建言資政、獻計出力,助推安康富硒產業高質量發展。對調研報告和發言材料中未吸收進來以及還未系統深入研究的問題,要跟進組織開展跟蹤調研、‘微協商’、專項民主監督等協商議政活動,做好專題協商‘后半篇’文章。”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