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固本強基、方便群眾理念,織密織牢社區衛生機構網底,是構建強大的社區公共衛生體系的關鍵。”6月28日,在省政協第二十三次常委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寶雞市政協主席劉榮賢作為唯一地市政協代表,結合寶雞疫情防控工作經驗,為強化社區治理,提升常態化疫情防控能力提出建議。
真知來源于實踐。今年3月,寶雞市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最為嚴峻的一次大戰大考。市委、市政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切為了群眾、緊緊依靠群眾、全面發動群眾,快速反應、果斷處置,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全力以赴阻斷疫情傳播,全市191個基層社區歷經13個晝夜連續奮戰,實現了社會面清零,迅速恢復了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取得了來之不易的階段性勝利。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如何解決基層社區公共衛生治理能力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衛生服務需求,為此,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張德科把基層社區代表請進會議室,組織市級有關部門面對面協商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渭濱區英達路社區是今年全市疫情中管控封控較早的社區,“把智慧社區建設與疫情防控精準化相結合,劃分4個一級大網格,30個網格中網格,60個網格小單元,網格員隊伍108人”社區書記兼主任趙艷快人快語,通過“網格化管理+大數據支撐”,在疫情監測、重點人員核查、日常管控等方面,減輕了社區疫情摸排的壓力。
調研中,調研組發現各個小區的情況千差萬別,特別是老舊小區是疫情防控的弱項和難點。金臺區瓦廠街社區所管轄的樓院均屬于“無物業管理、無主管部門、無人防物防”開放式社區,人員流動性大,居住老年人多。社區書記納寶華說,在疫情防守卡點工作中,開展外防輸入院樓板凳會,宣講疫情防控政策,發動居民擔當“紅外圍”志愿者,協助社區做好外來人員報備登記,調動了社會各方面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積極性。
“打一仗要進一步”劉榮賢調研時說,召開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經驗交流會、研討會,認真復盤思考、總結經驗、共同提高。面對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的現實情況,政協委員、社區工作人員、部門負責同志緊扣社區治理出謀劃策,健全事前預防機制、完善事中應急處置機制、建立事后培優補差機制,提升社區公共衛生防護能力;建設一批具有傳染病隔離、診療和轉運能力的社區醫院,常態化開展公共衛生工作人員培訓,優化社區公共衛生供給質量;實施物資保供能力提升行動、數字化支撐能力提升行動、人才隊伍提升行動,一條條真知灼見匯聚起提升常態化疫情防控能力的“大智慧”。
今年是市十三屆政協開局之年,新一屆市政協黨組以“講政治、強素質、樹形象、做表率”主題實踐活動為抓手,促進政協“軟實力”轉變為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劉榮賢表示,下一步市政協將持續推動“雙走進”常態化和“委員工作室”建設,在提高委員“說得專、說得對、說得好、說得準”的能力上下功夫,探索開展小分隊調研、智庫專家領銜調研等方式,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建議提實,在全省、全市形成有影響的履職調研成果,推動政協工作專起來、實起來、優起來。(朱銘)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