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院校”合作協商交流機制,作為商洛市政協履職創新品牌之一,多次在全國政協和省政協進行交流。5月7日,商洛市政協副主席夏啟宗在“政協·院校”合作協商交流座談會上如是說。
圍繞如何確保2022年合作協商課題取得實效,會議溫習了關于組建“政協·院校”合作協商交流中心的《意見》,專題安排年度課研工作,會上商洛學院、市委黨校、職業技術學院談了打算,市人社、林業、教育局和農工黨、民建、民進市委會負責同志作了交流,會議達到了統一思想、明確任務、夯實責任的目標。
創新是政協工作的靈魂。2017年9月,為探索拓展政協協商新途徑,商洛市政協組建了“政協·院校”合作協商交流中心,五年來緊扣“合作·協商·交流”主題,組織院校專家圍繞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生態環境、數字經濟、融資平臺、基層協商平臺建設等課題,開展視察調研,使院校科研成果通過政協渠道及時得到轉化,有效提升了政協建言獻策的質量和水平。
“今年我們緊扣服務‘一都四區’建設,緊貼助力康養產業發展,把完善中藥材技術創新鏈和康養人才培養、森林康養產業發展作為重點,全方位、集約式開展課題研究,體現了新要求,彰顯了新擔當。”夏啟宗強調,各方面在思想上要重視,全身心參與課題研究;工作上要精細,科學制定好調研方案;質量上要提升,打造課研精品成果;配合上要緊密,齊心協力完成好任務;保障上要到位,全力服務支持工作開展;紀律上要嚴明,切實樹立起良好形象。
“腳踏實地,方能行穩致遠。”商洛市政協秘書長李久敏要求,各課題組要加強工作領導,對調研時間地點、階段劃分、人員組成和思路提綱、任務分工、成果體現等作出明確安排,見微知著、落細落小,確保各項工作都能行在實處、見到實效。”
創新是推動事業發展的動力源泉,只有不斷賦予合作交流機制新內涵,才能使創新品牌叫得更響、變得更靚。為此,商洛市政協在繼承以往好做法的基礎上,聚焦“一都四區”建設,圍繞“康養商洛”主題,把市級職能部門、民主黨派、專家學者納入課研團隊,通過完善合作協商交流聯席會議制度,健全溝通聯絡工作機制,采取經費支持、以獎代補等辦法,整合政協、院校、黨派、部門資源,凝聚各方力量,深入調研,聯合攻關,拓展政協院校協商調研的廣度和深度,構建開放式、立體式、全方位的調研格局,強力推動合作形式創新創優。(實習記者 寇靜 記者 王斌)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