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星 通訊員 劉海強
“咱經濟農業界委員,就要發揮我們的優勢,關注和促進工業、‘三農’,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農業轉型升級和群眾增收獻計出力。”4月25日,蒲城縣政協經濟農業界委員在座談討論時表示。
“專業人干好專業事。”近年來,蒲城縣政協突出界別特色,充分發揮界別優勢,形成“抱團履職”聚合力,在助力傳統產業提升改造、培育新興產業、精準扶貧和抗擊疫情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贊揚。如,除號召工業、農業等行業委員在本職崗位建功立業外,還先后組織委員開展了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質量興農、鄉風文明等多次深度調研,提出的建議得到了縣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和采納,《關于質量興農工作的調研報告》《關于農業品牌建設情況的調研報告》先后被省、市政協評為“優秀調研報告”。組織委員參與“脫貧攻堅委員大走訪”,捐款捐物250.4萬元,幫扶困難群眾753戶,資助貧困大學生126名,開展技術培訓18場5200余人次,反映社情民意信息78條。在2020年、2021年兩次疫情防控中,各界別委員通過崗位擔責、一線執勤、反映社情民意參與疫情阻擊戰,分別捐款捐物236.14萬元、276.7萬元,彰顯了新時代政協委員的社會責任和擔當。經濟農業界委員圍繞農產品質量、糧食安全、特色產業、食品工業等建言獻策,開展農技培訓、扶貧幫扶、助企銷售、擁軍愛民、關注農村養老等活動,并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捐助47.76萬元。教育醫衛界委員就民辦學校、中藥產業出謀劃策,為建檔立卡學生和留守兒童捐資捐物。共青團工會婦聯體育界委員就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調研協商,開展“學黨史、講黨課、講紅色故事”及慰問退役軍人等活動。文化藝術科學界委員圍繞鄉村振興、文旅融合、古籍保護利用等調研視察。民主黨派民族宗教界委員開展了捐款捐物、“義診慰問,關愛老人”、宣講《民法典》等活動。工商聯特邀界委員舉行銀企對接會,與建行蒲城支行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聯合愛心商會開展“關愛學子、愛心助考”免費接送考生活動,得到了廣大群眾的好評。
“要圍繞黨政所想、群眾所盼,充分發揮聯系面廣、人才濟濟的優勢,收集反映群眾的訴求、智慧和建議,整合各種資源、匯聚各方力量,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政協履職更具活力、更接地氣。”為了使政協履職工作再上新臺階,蒲城縣政協又從以下三方面加強界別工作。一是把好“方向盤”。堅持黨的領導。每個界別組確定一名黨員委室主任(副主任)擔任界別指導員,抓好委員思想理論武裝,定期開展政治理論學習,持續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二是選好“領頭羊”。“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換屆工作剛結束,就多方征求意見,選定了18名“政治素質高、參政熱情高、履職能力強、組織能力強”的委員擔任界別組組長、副組長;三是做好“必修課”。組織委員開展“五個一”活動,即提交一份提案、反映一條社情民意、參加一次調研或視察活動、為群眾辦一件實事、承擔一項任務。緊扣“一鎮三地”目標,各界別組全年至少組織開展一次集中調研視察活動,撰寫1-2份高質量調研視察報告和高質量大會發言,為黨政科學決策建真言、出實招。
為打造政協履職品牌,蒲城縣政協還提出了紀律要求,即黨員委員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通過自己的行動傳導給非黨員委員;各界別組活動實行審批備案制,確保政協履職活動有序、有效開展。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