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榆林市地方稅收的50%來自于中小企業,75%以上的專利發明、技術成果轉化來自于中小企業,中小企業解決就業人數占全市總勞動力的85%以上,民營企業戶數占到全市企業總數的90%以上。”在今年的榆林兩會上,榆林市政協委員、市工信局副局長蔣永飛聚焦中小企業發展建言。
蔣永飛指出,目前,榆林市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自身抗風險能力偏低、市場競爭力差等短板,融資困難、人才匱乏、創新意識和能力不足等困擾中小企業發展。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尤其是受疫情影響,不少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出現困難,有關中小企業維權、侵權事件也越來越多,中小企業涉法涉訴案件逐年增加,而作為市場主體維權的最后一道防線,司法部門應積極作為,護航中小企業發展。
針對中小企業發展現狀,蔣永飛建議,全市法院系統要健全完善中小企業司法保障體系,加強全市中小企業司法保障力度,助力中小企業紓困解難。
蔣永飛建議,要研究出臺全市兩級法院中小企業司法保障制度,從訴前調解、立案、審理、執行、司法救助等環節,針對中小企業建立快捷、高效的司法保障機制。具體可以對涉企訴訟案件,開通訴前速調、快速受理、快速審理、快速執行的“綠色通道”;對需要法律援助的困難企業,在提供法律咨詢、訴訟引導的同時,積極協調法律援助機構提供法律援助;對能正常運轉或有發展前景的被執行中小企業,要善意審慎適用強制措施,慎用信用懲戒措施,盡量不使其停工停產,以維護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加強涉企案件執行力度,明確時限,加快辦案進度,盡力緩解企業資金壓力。
其次,基層法院要明確相對固定的涉中小企業案件辦案人員。蔣永飛表示,涉中小企業案件具有很強的專業性,且大多涉及人員較多,容易引發社會問題,建議在基層法院內組建相對固定的涉中小企業案件辦案團隊,提供全訴訟周期一站式司法服務,最大限度避免因程序環節多、不同辦案人員理解差異而增加中小企業的訴訟成本。(記者 許鵬)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