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許鵬 通訊員 張少華
提案工作是政協一項具有全局意義的工作,是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職能最直接、最經常、最便捷、最有效的形式之一,在政協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6年以來,四屆榆林市政協參政議政的腳步從未停歇,建言獻策的聲音從未減弱,提案工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六年來,廣大政協委員、政協各參加單位和政協各專門委員會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緊扣榆林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廣大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難點問題,通過提案積極履職盡責,提交提案2933件,立案2708件,提案中許多意見建議被轉化為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工作部署和具體舉措,為推動榆林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增進民生福祉貢獻了智慧和力量。
——聚焦疫情防控和“三大攻堅戰”建真言。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委員們圍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推動復工復產復學,提出提案16件。如《建設榆林市傳染病醫院和市疾控大樓的提案》,市發改委、衛健委在編制《榆林市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時,采納了關于建設榆林市傳染病醫院和市疾控大樓的建議。圍繞脫貧攻堅戰提出提案35件,如《關于加強醫保政策落實助力脫貧攻堅》等提案,市衛健委、扶貧辦等承辦單位狠抓提案辦理落實,使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圍繞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出提案339件,特別是圍繞大氣、土壤、水污染防治及農村環境整治提出了一些建設性意見,為相關部門制定出臺《榆溪河水環境污染整治工作方案》《治污降塵專項行動方案》提供了智力支持。圍繞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提出提案10余件,重點圍繞穩定糧食生產、加強金融機構貸前資信審查等提出一系列建議,被有關部門在具體工作中充分吸納。
——聚焦經濟高質量發展獻良策。委員們始終把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履職重點,圍繞“十四五”規劃制定實施、經濟轉型升級、高端能化基地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等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性、全局性、前瞻性問題,提出提案731件。如《關于加快我市沿黃生態經濟帶建設的提案》,提出“打造沿黃生態經濟帶,建設榆林經濟增長極”等8條建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在編制《榆林市建設沿黃生態經濟帶實施意見》和《榆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2016-2030)》時充分吸納了相關建議;針對《關于推進我市高端能化基地建設的提案》,市政府在制定出臺《榆林市推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發展若干政策(試行)》《榆林市推進煤化工產業高端化發展實施方案》時吸納了部分意見建議。
——聚焦民生保障謀善舉。圍繞教育、醫療、養老、就業等民生福祉提出提案778件,這些提案普遍得到承辦單位的高度重視。如教育方面《關于加快榆林城區公辦幼兒園建設步伐的提案》,促進榆林城區全面啟動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制定出臺《民辦幼兒園管理辦法》,啟動實施幼兒園建設項目97個。醫療衛生方面《關于加快推進公立醫療機構價格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大病報銷比例的提案》,市衛健委等相關部門徹底破除“以藥養醫”“以設備養醫”和“以耗材養醫”的不合理補償機制,減輕城鄉居民就醫負擔。養老方面《關于推進醫養結合養老事業發展的提案》,相關部門(單位)深入開展鄉鎮敬老院、鄉鎮衛生院、農村互助幸福院和村衛生室醫養融合改革試點,推動39家養老服務機構、醫療機構試點單位實現醫養融合。
——聚焦社會治理支實招。委員們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為履行職能的硬任務和第一政治責任,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圍繞優化營商環境、掃黑除惡、新聞輿論環境整治、出租汽車運營管理等方面提出提案345件。如有關改善榆林市營商環境等提案,市發改等部門積極采納委員建議,建成了全國首個營商環境監測信息平臺,建立縣域營商環境監測評價聯席會議制度,使全市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營商環境綜合考核結果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圍繞文化繁榮出智謀。委員們圍繞文物保護利用、文藝作品創作、傳統文化傳承、文旅融合發展提出提案463件。如《關于加快發展我市紅色旅游、挖掘長城文化內涵、加強長城保護、加強文藝精品創作的提案》,相關部門加快推進“一館五址”等紅色教育基地建設,榆林長城保護中心成立,落實了長城巡查保護資金,精心組織編排了現代戲《大漠紅柳》、歷史晉劇《楊家城傳奇》、舞蹈史詩《統萬風》等文藝精品,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