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星 通訊員 劉海強
“委員們的發言有很多‘干貨'!”“這次專題會,既是政府政協‘協商會',也是我縣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動員會'!會后,政府辦和高新區、工信、發改等相關單位要迅速梳理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委員們所提的意見和建議,將任務一一分解并落到實處,能當下解決的立即解決,需長期堅持的持續跟進。同時,在起草政府工作報告中要體現政協委員們的真知灼見!”
11月25日,在蒲城縣“政府政協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專題協商會”上,縣委副書記、政府代縣長薛斌不僅充分肯定了委員們的發言,而且對參會的19個相關單位如何采納落實委員建議提出了要求,還從加快提升產業集聚度、加快提升招商精準度、加快完善園區基礎、加快轉變運營模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等五方面提出了促進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措施。
“牽牛要牽牛鼻子”“應做好園區思想賦能、組織賦能、聚合賦能、科技賦能、稅務賦能、服務賦能、土地賦能等七大‘賦能文章',下好‘減碳'先手棋,著力提高園區高質量發展成色”。在聽取了蒲城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陳改萍通報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情況后,針對“用地難”,縣政協委員賈軍虎建議:“要分類盤活批而未供土地,嚴格落實國家集約節約用地政策”。
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縣政協常委劉立強建議縣上應“將企業中試項目納入科技項目管理,設立中試基地建設專項,并給予稅收、金融支持;設立企業人才開發專項基金,對引進的人才給予不同層次的政府津貼。” 為克服水資源約束,長期從事水利工作的羅小麗委員建議“制定園區中長期用水規劃,開展中水回收利用,開展企業節水競賽、萬元GDP耗水限額考核。”
針對企業招工難與學生就業難的現狀,李鳳萍委員建議工業園區與職教中心深度合作,“訂單化”培養本土穩定員工,實現工業園區與職教中心的“雙贏”。劉洪、蒙永山、魯海英等委員也從打造智慧園區、強化金融支持、加強園區配套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據悉,為促進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蒲城縣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政協委員們結合兩個多月的調研思考,圍繞縣委提出的“陜西新型工業重鎮”目標,從破解土地、用水、融資瓶頸和優化營商環境、完善基礎設施、數字轉型等方面共提出了52條建議。在講話中,蒲城縣政協主席劉志穩認為,要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園區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要健全平臺支撐,夯實園區高質量發展基礎,要報團取暖,打造高質量產業集群,要解放思想,營造高質量營商環境,全力促進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