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姚富軍)近年來,漢陰縣政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始終把宣傳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政協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傳家寶和生命線作用,圍繞“五個堅持”,實現“五好目標”,奏響了凝心聚力的鏗鏘之音。
堅持加強黨的領導,把好方向舉旗幟。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是做好政協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保證。一是堅持黨的領導明方向。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二是加強組織領導強保障。專門成立意識形態工作領導小組,落實“一把手”負責制和“一崗雙責”,個個肩上有擔子、人人崗位見行動。三是加強黨建引領保落實。堅持“支部建在界別上、委員聚在黨旗下”,成立5個黨支部,全面實現“兩個全覆蓋”,構建起“黨組主心骨、支部抓落實、委員勇擔當、干部善作為”的宣傳思想工作新格局。

堅持思想政治引領,帶好隊伍聚民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聚齊人心靠的正是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是打造“書香政協”,提升干部精氣神。落實落細“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各項要求,以書香政協建設著力提升干部學思踐悟水平和履職能力。推薦交流正科級干部6人、提拔副科級干部4人、選拔一般干部5人,干部隊伍呈現“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新面貌。二是建設“學習型政協”,傳遞委員好聲音。開展集中培訓10次、廉政警示教育10次,依章依規勸退委員3名,表彰獎勵委員50余人次,引導委員爭當“懂會善、守講重”的行動表率,當好理論政策宣傳員、思想政治引領者、界別群眾貼心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領頭雁。三是堅持大團結大聯合,畫出最大同心圓。組織開展委員講堂、理論宣講“五進”、讀書分享等活動100余場,引領社會各界學懂悟透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堅定不移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廣泛凝聚共識和各界英才。

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建好陣地育新人。正確輿論導向,是黨和人民對政協宣傳思想工作的基本要求。充分運用新媒體、新技術,精心搭建“六個一”平臺,建好主陣地,筑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培養時代新人做出應有貢獻。一是建好用好“六個一”平臺。依托“一報一網一刊一書一微一講堂”,加強學習交流,傾聽各界呼聲,全面宣傳展示各行各業發展成果。二是加強各方各界聯系。主動爭取省市縣三級主流新聞媒體支持,增強宣傳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三是深化政協理論研究。提出“五心五抓建五型”“六個什么”等新思路,讓理論學習更接地氣,大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滲透力、感染力和引領力。

堅持正確價值取向,講好故事興文化。正確價值取向,是政協宣傳思想工作的最終目的。一是講好中國故事塑形象。圍繞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協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委員活動日”等重大節日,精心組織開展“五個一”系列活動,激發社會各界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巨大熱情,凝聚起磅礴奮進力量。二是講好政協故事展風采。始終把筆頭鏡頭對準委員和一線,連續八年榮獲“全市政協系統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單位”,榮獲2020年度省政協新聞宣傳發行增幅獎,5件作品榮獲陜西省政協好新聞二等獎、三等獎。三是講好紅色故事聚能量。歷時五年,走訪“三親”人士近300人,編印完成70余萬字的《漢陰文史資料》何振亞、沈啟賢、楊棄“三位將軍”專輯,全面啟動《羅少偉烈士》征編工作。連續4年召開政協文史工作暨紅色文化協商座談會,對文史研究員進行培訓和表彰,成功舉辦“三位將軍”紅色文史資料成果展,“三位將軍”紅色史料成為黨史學習教育本土教材,受到市縣兩級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

堅持推進雙向發力,干好工作展形象。以卓有成效的宣傳思想工作,激發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圍繞中心出實招,大戰大考勇擔當,履職盡責立形象。一是建言資政出成效。聚焦中心工作和民生領域,不斷提升協商議政、民主監督、政協提案和社情民意工作質量,針對推進“四大戰略”和民生關注的重點領域,著力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協商議政“含金量”越來越足,民主監督“滿意度”越來越高,社情民意“連心橋”越走越寬,政協工作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贏得社會各界好評。二是扶貧抗疫顯擔當。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政協人的身影,在疫情防控中迅速反應、擔當盡責,在脫貧攻堅中盡銳出戰、持續發力,在推動發展中主動作為、扎實履職,涌現出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十佳委員。榮獲“全市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記集體二等功”和全縣脫貧攻堅考核“四連優”,8名縣政協委員和5名政協干部受到市縣表彰。三是創新創優譜新篇。堅持人民政協為人民,注重發揮政協團結統戰功能和界別作用,創新開展提案“雙向評議”,聚焦“最多跑一次”改革等選派政協民主監督員40余名,高質量建成1個委員之家、1個鎮級委員工作站,10個委員工作室,打通了基層協商民主、為民辦實事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將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編輯: 史青青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