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蔣維博)8月31日,銅川市政協在對第10號提案《關于加快我市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開展重點提案現場督辦時,督辦組在一開發區看到了迥然不同的兩個場景。

一傳統制造企業由于電力等保障要素不能及時到位,自去年九月份入園以來,開工調試日期還在等待中。更讓督辦組感到意外的是,該企業現使用的占地近萬平米的標準化廠房建成于1996年,一直閑置到去年。有督辦組成員直呼:太可惜。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距此不遠的一家新材料公司,該公司依托諾貝爾化學獎科研成果,專注于合金增材制造技術、為航空、航天、汽車、生物醫藥等高端制備領域提供高強韌合金材料及產品,年產值可達上億元。車間內井然有序,工作人員正緊張作業,加緊生產。
不掩飾問題,不回避短板,提案辦理單位銅川市科技局直面問題,將現階段發展矛盾“曬出”,坦誠接受提案督辦組的監督和問詢,用實際行動和具體辦理效果回應提案者和督辦組的關切。
“傳統產業發展動力薄弱,高新技術產業總體規模較小,急需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科技產品,進一步提升我們的核心競爭力。”結合實地查看情況,提案者市政協委員田軍建在闡述《關于加快我市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案由時說。
作為銅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智能制造產業項目的建設者和開發運營者,田軍建切中肯綮地建議,要加大傳統產業科技投入,提升創新研發能力,形成企業核心技術,設立專項風投基金和獎補資金,創新投資方式,更大力度支持高科技企業升級發展,支持創新成果和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
記者了解到,在該重點提案辦理過程中,提案承辦單位銅川市科技局完全采納提案者建議,將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聚焦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新企業培養、國家高新區創建、科技平臺建設,持續推動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航天科技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壯大,推進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成效逐漸顯現。
在該重點提案辦理答復函中,辦理單位加快科技資源統籌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的一條舉措引起記者注意。即:加快與秦創原合作,初步形成了“‘秦創原’銅川創新谷+銅川產業技術研究院”的秦創原銅川模式。
據市科技局局長梁秀俠介紹,“秦創原”銅川創新谷自今年3月初掛牌運營以來,成立了秦創原專項基金公司,設立2億元專項基金,對接西交大等高校院所23家,落地項目21個。目前與一知名高校合作共建的銅川光電子集成研究院及產業化項目正有序推進,一大批高新科技成果在銅川完成落地轉化企業注冊,實現了“出成果”和“用成果”的有機統一。
在隨后的重點提案督辦協商會上,督辦組成員和提案辦理單位負責同志共同圍繞以科技的力量提高產業“畝均效益”展開微協商。
市政協委員左濤表示,加快科技平臺建設,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提案承辦單位下了氣力。他建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以點帶面輻射帶動高科技附加值產業鏈延伸。同時,構建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和多層次人才資源引育體系。
趙秋杰、王振偉等委員則建議,要聚焦高質量,聚合新技術,聚力產業鏈,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催生一批掌握核心技術、處于產業鏈高端的高新技術企業,生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利用產業集群優勢打造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按照‘一事一議’‘一企一策’原則,圍繞先進制造、戰略性新興、前沿科技轉化等產業,精準引進對全市產業發展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切實提高‘畝均效益’。”侯小洲、袁虎迪等委員在項目招引上給出對策。
領銜督辦該重點提案的市政協副主席王潤民最后表示,要進一步增強發展信心,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強化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持續推進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為銅川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