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至22日,商洛市政協副主席劉仲林帶領調研組圍繞商洛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工作情況開展專題調研。張岳峰,王新其,周成喜,王治安等縣上領導陪同調研。

調研組一行先后在商洛市劇團,洛南四皓街道辦巧手草編合作社、音樂小鎮伶倫文化館、倉頡小鎮和溪樂谷,山陽高壩鎮富橋社區,中村鎮街道社區、銀花鎮街道社區、漫川人家、小河口農家樂、水上樂園,柞水藝術中心、葉家灣文化大院、鳳鎮、杏坪鎮等地,深入了解了商洛草編工藝、商洛“道情”、靜板書、木偶皮影、花鼓、漁鼓、手工掛面、漫川八大件、漫川大調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傳承保護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座談會上,商洛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楊長江匯報了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情況,與會委員與相關部門負責人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座談交流發言,提出了意見建議。
劉仲林對商洛市在挖掘、保護和傳承非遺文化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給予肯定。他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和活態的文化基因,體現著一個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全社會都有責任和義務來挖掘、整理、保護、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劉仲林強調,非遺項目的傳承、保護和開發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任務,要進一步引起全社會的重視支持,營造非遺保護與傳承的良好氛圍,踐行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保護理念。要在做好保護與傳承的前提下,充分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經濟價值,探索非遺保護利用與鄉村振興、文旅產業有機結合的創新模式。要加快非遺產品的開發利用,把非遺保護與產品開發緊密結合起來,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傳播手段和平臺,讓非遺資源“動起來”、“活起來”,真正把非遺產品打造成商品、精品、贈品,讓老手藝煥發生機,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賞傳統文化。要齊抓共管,群策群力,拓寬資金籌集渠道,落實經費保障,提高人才確保非遺保護工作正常開展。要注重非遺傳承人的培養,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進一步提高傳承人的經濟和社會地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提供人才保障。他要求廣大政協委員要充分發揮作用,為傳承、保護和開發好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貢獻智慧和力量。(實習記者 寇靜 記者 王斌)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