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市政協始終把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貫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務,通過發揮政協職能優勢和黨員自身特長,圍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察民情訪民意,傾心為民辦實事,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動實踐。
深入一線體察民情。結合工作實際,圍繞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重點領域問題,開展了“走基層、訪委員、聽心聲”活動。主席會成員深入29個界別98名委員領辦企業走訪調研,共收集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意見建議186條。各專門委員會立7個小分隊,深入全市13個區縣,采取上門走訪、座談交流、電話咨詢等靈活多樣的方式,走訪市縣兩級政協委員和群眾680余人次,共梳理出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環保、社會治安等問題117條,切實提高了“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關注民生反映民意。充分發揮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車”作用,及時把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第一時間如實反饋給黨委政府,以深厚為民情懷推動人民群眾關注民生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不斷解決。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收集社情民意信息96條,編報《社情民意反映》26期。關于提高課后服務水平、加強月子會所規范化管理等15期信息得到省政府領導和市委、市政府領導批示,36條信息得到相關部門采納落實。近日,咸陽市政協報送的社情民意信息《國家基本藥物招標議價機制需完善》被省政協采用。其中《關于市區公交車晚間適當延時的建議》得到市委主要領導的批示,市交通運輸局和市城管局認真研究對相關公交線路進行了適當延伸和更為合理的調整,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得到市民一致贊譽。
注重實效解決民憂。為做實做細“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市政協對走訪摸排情況和收集到的問題進行梳理匯總,建立工作臺賬,做好“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明確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按照實時登記、定期銷號的原則,常態化記錄解決民生問題。能夠解決的,及時明確措施解決,暫時不能現場解決的,詳細登記、耐心解釋。截止目前,市政協主席、副主席先后主持召開專題協調會25次,群眾代表和部門負責同志面對面溝通交流,點對點協商解決問題,為群眾解決就業、幫助農村發展主導產業、協調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等56件。
真心實意溫暖民心。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和省委、市委關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部署要求,發揮政協優勢、貢獻委員力量,市政協積極響應省政協號召,向全市廣大政協委員發出了“情系基層,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倡議書》,動員政協委員深入一線宣講中共黨史、黨的民生政策和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幫助群眾解決困難,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召開了市(區)縣兩級政協委員工作室建設推進會,到年底建成100個委員工作室。全市政協系統“委員法律服務中心”、教
育界“名師工作室”“書法團隊”、醫藥衛生界“醫療團隊”、經濟界“愛心助殘組織”、農業界“科技服務小分隊”等30多個委員示范團隊,充分發揮界別優勢,先后開展政策宣講、走訪慰問、送醫下鄉、文化惠民、法律服務等各類活動68場次,參加委員317人,服務群眾3000余人次,讓群眾真切感受到政協就在身邊。
今年1-7月份,咸陽市政協以“我為群眾辦實事”為主要素材,先后在《中國網》《人民網》《天下政協》《全國政協網站》《人民政協網》《人民政協報》等國家級媒體刊發政協信息28篇51次;在《各界導報》《陜西政協微信公眾號》《各界網》等省級媒體刊發政協信息38篇61次;在《咸陽日報》《咸陽黨建》《咸陽政協微信公眾號》等發布新聞資訊364篇,形成了良好的輿論氛圍,樹立了“群眾身邊政協”新形象。(朱小明 記者 韓永國)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