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工黨陜西省委會
實行垃圾分類,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當前垃圾分類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對垃圾分類的概念依然模糊。絕大多數居民雖然知道生活垃圾主要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兩大類,但卻不了解詳細的分類信息和要求,對垃圾分類的概念依然模糊,垃圾分類的正確率依然很低。例如,喝完的牛奶盒、酒瓶、用過的塑料袋、電子產品外包裝的泡沫塑料,很多盒子外包裝上標明“請注意環境衛生,不要亂扔垃圾”,但是站在分類垃圾桶前,卻不知該把垃圾扔到哪個垃圾桶合適。
二、垃圾分類權責不清。居民認為小區雖有垃圾分類箱,但具體實施卻無人引導和監督,環衛車在回收的過程中對垃圾不加區分即運走,自己分類也沒有意義;而環衛公司認為居民不分類,自己分類裝載意義不大,使垃圾分類陷入“居民不分類—環衛車混裝”的惡性循環。
為此建議:
一、建立垃圾分類標識制度。企業在生產商品的同時,在每一層包裝上用文字或者符號標明適合的垃圾分類類別,注明“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或標明其屬于哪種垃圾分類,便于大眾在分類丟棄垃圾時,能夠快速分辨、準確投放。杭州某茶業公司就已經推出了帶分類標識的茶葉外包裝。包裝盒上有一塊垃圾分類“身份牌”,標注了茶葉外包裝盒需丟入藍色的可回收物垃圾桶,喝過的茶葉渣丟入綠色的廚余垃圾桶。
二、發放專戶專類專用垃圾袋。由政府部門牽頭制定實施細則,以小區為單元體,制作具有垃圾分類標識、門戶代碼標識的垃圾袋,分發給居民并要求按規定使用。發放的垃圾袋都有追溯的二維碼,通過二維碼可以發現業主是不是按照政府規定投放垃圾,對于按規定投放垃圾的家庭可給予一定的獎勵,鼓勵居民養成垃圾分類意識。
三、加強垃圾分類知識的普及和教育。運用網絡、社區海報、短視頻等多種形式向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完善垃圾分類信息庫,不斷提升大眾做好垃圾分類的自覺意識。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