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來昌榮何娟)孟夏五月,萬物并秀。5月10日,在平利縣政協九屆六次會議分組討論的會場,委員們紛紛圍繞政協工作報告、提案工作報告展開討論,并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圍繞鄉村振興、中藥材發展、職業教育、旅游服務等熱點問題,談感受、提建議、獻良策、話發展。現場激情澎湃,躊躇滿志,氣氛如這時節一樣,熱烈而精彩。
楊春紅、馬迪娟、柯于友等委員認為,今年的政協工作報告務實客觀接地氣,報告全面總結回顧了2020年工作,亮點紛呈。尤其是在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經濟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為委員倍感自信自豪。他們表示將在今后工作中認真履職,做好“委員作業”,交出滿意答卷。
“一屆政協人,一生政協情。作為政協委員,要廣泛聽取百姓意見,認真撰寫提案,為老百姓發聲,這是委員履職最重要的體現。雖是本屆政協的最后一年,我們更要一如既往地認真履職,多為百姓發聲。”縣政協委員孫小康感嘆到。
“2012年接觸政協以來,政協工作真是一年一個樣!”作為一名“資深”政協人,羅發軍委員表示:“編撰成冊的《平利縣政協簡史》通過一張張老照片和珍貴的文獻記錄,共同回顧了21年發展歷程,讓人感觸頗深。本屆創新的“紅黃綠”提案管理系統,不僅展示了提案落實的全過程,更是縣域經濟、民生實事進步改善的折射。”
楊友國委員則表示,在提升委員參政議政能力和民主監督水平上應多做指導,建議縣政協各專委會提供外出參觀學習考察的平臺和機會,開闊視野,增長見識,理論與實踐雙管齊下,切實增強委員履職能力。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新時代追趕超越關鍵之年。縣政協常委會圍繞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把中藥材產業建設、職業教育發展等課題作為今年專題調研的重點,與會人員紛紛表示贊同。
天然藥庫,巴山藥鄉。平利縣早在200多年前就是陜南地區重要的中藥材集散地,八仙黨參、絞股藍、獨活、葛根、黃連等道地中藥材品質上乘,享譽在外。今年縣委縣政府將中藥材產業發展作為重點工作之一,將逐步建成一批中藥材種植基地,積極創建中藥材種養基地示范縣的同時,以產業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
唐德東、冉康委員認為,當前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時期,要大力扶持本地特色種植業、養殖業,如茶飲、中藥材、生豬等產業,要加強對龍頭企業的支持,完善中小企業幫扶制度和部門對接幫扶措施,多在產業發展上做文章、出成果。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平利縣的三條旅游精品線路均迎來了游客高峰。據統計“五一”小長假期間,縣共接待游客6.4萬余人,旅游收入3012.7萬元。
肖業雙委員對縣內各景點的游客游覽情況進行了關注。“最受歡迎的還是桃花溪和蔣家坪,其他的旅游景點,多以茶旅為主,同質化嚴重,特色并不明顯。”他建議在鄉村振興全面推進之際,各鎮根據實際打造獨特的產業特色,并著力提升游客體驗服務,促進全縣旅游業服務水平“換擋升速”。
“平利縣目前建筑施工企業的主要管理人員,大多是二三十年前縣職中培養出來,外出人才難回流,本地培養接不上,面臨著管理老齡化、人才青黃不接的困境,長此以往對本地企業發展非常不利。”劉學峰委員希望通過今年的專題調研,多走、多看、多想、多問,形成高質量的調研報告,為全縣職業教育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劉凱委員認為,城市創建工作是城市文明的一面鏡子,她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息息相關,需要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他建議政協委員圍繞道路、綠化、項目改造等內容多提建議、多獻策,促進全縣城市創建工作邁上新的臺階,呈現嶄新的城市面貌,增強人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如縣城新正街的改造,方建新委員就建議對城區紅路燈進行智能改造,力求做到同步設計、同步完成,盡量避免因交通信號燈失靈而造成的擁堵
對于新建、新開發小區,王忠軍委員提出,電力、綠化、停車、社區管理用地等基礎設施配套要同步跟進,做好責任的落實,讓居民入住不再難。
討論中,委員們紛紛表示,在今后工作中要不斷加強學習,提升素質,深入基層,把履職融入日常生活當中,多了解百姓關注關心的問題,用飽滿的政治熱情履職擔當、當好表率,全心全意做好平利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參與者、實踐者和推動者。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