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昌榮
4月16日,春雨浸潤過的山城寧陜,空氣中還透著些濕冷。這天上午,寧陜縣公安局十一樓會議室內卻氣氛熱烈,溫暖如煦,縣政協九屆六次會議的“委員論壇”正在這里火熱開講。
每一場委員論壇,皆是資政建言的盛宴,令人充滿期待。委員們圍繞促進縣域工業經濟實行轉型發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力鄉村振興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和闡述,提出了真知灼見的對策建議。
推進工業經濟轉型發展
2020年,寧陜縣工業經濟呈現斷崖式下滑,主要是因為占產值60%以上的礦產、石材企業,受秦嶺生態保護政策調整,面臨礦山關閉退出,傳統工業發展受限,全縣工業經濟運行步入低谷。
據縣政協委員馬玉平介紹,寧陜縣內2家企業被列為關閉取締對象、一家被列為調整標高、縮小采礦范圍對象,均從去年6月開始之行產值‘0’申報。他表示:“加之疫情,上下游產業鏈恢復較慢,從原材料采購到市場銷售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
進入新時代,立足“十四五”,要堅定走新型工業化發展方向,走綠色循環的發展路子,寧陜縣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馬玉平建議,要以縣域工業園區、飛地經濟產業園、旬廣工業園為依托,進行合理布局;加強調研服務,對企業復工生產、運行中遇到的困難問題積極協助解決、向上反饋,加強對重要行業、重點企業的運行監控,提高風險規避意識。要按照整合資源、壯大規模、延伸鏈條、提高檔次的總體思路,培育一批主導產業明、實力雄厚、加工增值率高、市場開拓能力強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農產品精深加工業。
馬玉平表示,在產業政策上要支持鼓勵醫藥化工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加強產學研合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專利產品并投入規模化生產。同時進一步加強政府性融資擔保力度,做好稅收、社保減免緩和穩崗、就業等政策落實工作,不斷為工業企業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
筑牢鄉村振興基礎
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關系大局的重大問題。此次委員論壇上,共有6名委員圍繞該主題從不同方面進行了發言。
秦長生委員建議,嚴明檢測標準,盯緊“七種情形”,防止誤判漏判,要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多方力量開展監測,實行村、鎮、縣三級監測網絡化動態管理,用活用好七大基金,在產業發展、就業幫扶、綜合保障、扶志扶智、防貧保險方面落實落細。
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方面,寧江河與王晶晶兩位委員建議加大環境整治投入,倡導垃圾分類,完善垃圾處理硬件設施,加大廢棄循環利用,科學統籌、聚集眾力,將轄內安全生產、綜治維穩、森林防火、秸稈焚燒、道路安全、污染防治等工作久久為功的抓下去,持續推動生態宜居成為人民群眾幸福生活的增長點。
在人才振興方面,黃運逸與靳悅菲委員建議,緊抓農業部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機遇,落實好返鄉、下鄉創新創業政策,以內育和外引的方式,培育大批懂農業、愛農村的新型農民、新企業家、新技術專家,以便為鄉村發展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胡理楷委員立足本地生豬養殖產業發展,建議完善農戶生豬養殖良種體系,強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推進養殖標準化、安全化,同時全面推進種養結合,對生豬糞便進行資源化利用。
此外,段登瑋、劉楊、熊瑋等委員還圍繞市場監管、林下經濟、困難職工幫扶等工作闡述了自己的見解。
近兩小時的發言,既有對全縣發展大局的議政建言,也有委員對于各自工作領域的思考和總結,提出了一些具有一定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議,發揮了政協委員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作用。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