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光耀委員 曹文慧 攝
□ 記者 滿淑涵 高三寶 許鵬
“藍天白云、鳥語花香、魚翔淺底、綠樹成蔭……”談起“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目標,榆林市政協委員高光耀用這樣一組富有“既視感”的成語勾勒藍圖。這是他的憧憬,更是他的責任。
去年年底,高光耀履新榆林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面對新崗位新職責,他給自己定下“恪盡職守”“不辱使命”的“硬杠杠”,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印在腦海刻在心間。
當前,榆林正在建設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的跑道上加速加力,以煤油氣鹽開發為基礎,電力、化工為主導的能化產業體系逐步構建。而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作為能源城市的榆林,必須加快能源革命步伐,實現低碳轉型。
“榆林碳排放總量占全省50%以上,工礦企業密度大,沿河近城布局多,蘭炭、金屬鎂等傳統產業升級改造較慢,‘十四五’時期還將規劃建設一批重點項目,生態環境安全形勢嚴峻。”高光耀說,由于榆林產業、能源、運輸等方面結構性污染十分突出,污染物排放總量占到全省四分之一,近年來跨區域、復合型污染日益凸顯,垃圾處置、污水處理、固廢綜合利用水平較低,加之治理投入、治理能力與治理需求嚴重錯位,治理難度前所未有。
環保“緊箍咒”如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添助力,而不是加阻力?高光耀認為,首先要樹牢生態意識,建設好“心靈環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發展,自覺踐行“兩山理論”。
今年榆林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將“扎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未來五年重要突破口來抓,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確保生態修復力度始終大于資源開發強度,著力構筑黃河中上游生態屏障。
具體怎么干?高光耀列出“1234”工作路線圖:服務一個大局、守住兩條底線、辦好三件大事、強化四個保障。
“圍繞發展大局,要從提升服務能力、優化服務方式兩方面發力,認真開展碳達峰和應對氣候變化研究,啟動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編制工作。”高光耀表示,同時,要守牢環境質量底線和環境安全底線,正確處理監管與服務的關系,合理做好加減法,幫助企業排憂解難、減輕負擔。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高光耀認為,守護榆林的藍天、碧水、凈土,還要持續強化監督、監管、監測,從嚴督導、督辦、督查,建立健全全市生態環境信息化大平臺、大數據、大系統,提升生態治理及時感知、智能預警、精準溯源、協同管理能力。此外,還應強化宣傳引導,組建“環保講師團”,深入企業開展宣講活動,圍繞環評審批、排污許可、監管執法等問題“現場答疑”“把脈問診”。
高光耀說,最重要的是,要在全社會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升公民綠色低碳意識。“每個人都為建設生態宜居家園出招出力,藍圖就會一步步照進現實。”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