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加全國政協視察活動、省政協常委會、月度協商會……翻開過去一年的履職清單,住陜全國政協委員、西安財經大學校長方明忙碌而充實,他在一次次調研考察和交流學習中提升履職能力,通過委員提案,積極回應群眾對教育事業的關切與期盼。

面對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最近幾天,方明都會抽出時間對即將帶上全國兩會的兩件提案進行完善與修改,而教育始終是他關注的重點。方明說,教育關乎每個家庭和國家未來,為實現優質教育發聲出力,是作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擔當,更是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職責所在。
2020履職印記
為實現優質教育發聲出力
2020年11月16日至20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汪永清率全國政協委員視察團在陜西就建設高素質創新型高校教師隊伍開展視察,作為視察團成員之一,方明隨視察團深入延安市、西安市各級各類高校,同13所高校的120多名師生代表、學校負責人面對面交流,隨機旁聽授課……一路走來,這次視察給方明留下了深刻印象。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全國教育大會召開以來,各高校深入加強黨對高校教師工作的全面領導,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升高校教師隊伍業務素質和創新能力,著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高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大力提高、職業自豪感不斷增強,各類成果開始顯現。
先后擔任咸陽師范學院校長、西安石油大學副校長和西安財經大學校長,方明對地方院校發展有著深切的感情。
方明說,陜西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省份,高校對高層次人才吸引力總體上仍不強,近年來與東部省份在人才上的差距不僅沒有縮小,甚至還有所擴大。他建議,要加強對西北地區建設高素質創新型高校教師隊伍的政策支持,尤其要提供更多對口支援,幫助西北地區高校建立更多事業平臺,開展更多有針對性的定向博士生培養項目。

自2018年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后,方明更加堅定了為實現優質教育發聲出力是委員的職責所在。
2020年8月30日,在省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委員們圍繞“科學編制我省‘十四五’規劃,加快追趕超越進程”進行專題協商議政。結合當前陜西高等教育實際,方明直言,“十四五”規劃不應只盯著未來五年,而應將發展的眼光放得更加長遠。尤其是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要保住陜西“科教大省”的牌子,實現下一個百年的創新發展,必須依靠強大的基礎理論的研究,不能總是吃老本。
2021全國兩會
關注教育問題與生態環境保護
“今年全國兩會,我將繼續關注西部地方高校建設發展。”方明說,近年來,我國高校中外合作辦學快速發展,學生國際交流的規模、層次和質量日益成為評價高校“雙一流”建設成效重要指標,由于西部地區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數量最少、嚴重滯后,將會制約西部高校“雙一流”建設成效,使我國東西部地區高校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和矛盾愈發突顯。

方明建議,要進一步加大西部高校教育合作對外開放力度,出臺扶持政策措施,簡化審批程序,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和引導力度,積極引進國外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加快促進西部地區高校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提升,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
除了教育問題,黃河生態環境保護也是方明今年關注的重點。黃河中游地區煤炭、石油、天然氣、天然堿等儲量豐富,是我國重要的能源生產基地和以煤炭、石油為原料的電力、化工重要生產基地,但目前卻面臨水資源短缺、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環境污染等潛在生態風險。
“在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安全的同時,亟需推動制定黃河中游能源聚集區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實現區域協同、綠色、創新、開放發展。”方明建議,要制定黃河中游能源聚集區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加強水土保持生態工程建設,推進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提高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加強法規建設,建立動態水價調整機制,完善區域協同管理機制,持續優化能源結構、用水結構、用地結構等,打造黃河中游地區生態優先型經濟發展新格局。

人民政協要有新樣子,政協委員要有新形象,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使命的召喚。在方明心里,政協沒有名譽委員,只有責任委員,所有委員都要盡職盡責、用心用力。
在新征程的新起點上,如何展現委員履職擔當?方明表示,要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和自身思想覺悟,不斷提高履職能力,當好人民政協制度的參與者、實踐者、推動者;立足于自身工作行業、生活地域、委員界別和研究領域,為國履職、為民盡責,關注民生,積極建言獻策,反映社情民意。
各界導報首席記者李榮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