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雪
“這是我們第三次開展以蘋果為主的農產品后整理專題調研。”12月4日,延安市政協召開雙周協商座談會,圍繞“延安蘋果產業‘后整理’與高質量發展”開展專題協商,市政協副主席黑樹林說。
2017年,延安提出了“蘋果后整理”戰略,以“后整理”為抓手,倒逼“前生產”質量水平提高。三年多來,延安建成103條智能選果線,現代化智能選果能力達到每小時350噸。組織136家企業(合作社)通過免費分級、分揀、貯藏和高于市場價收購等措施,幫助涉果貧困戶累計增收4850萬元。
2019年,延安農民人均蘋果產量已達到2.21噸,蘋果重點縣、鎮、村農民收入的90%以上來源于蘋果產業。“果業專業隊伍已經從原來250萬畝時的1200多人,下降到了700多人。”延安市政協委員韓紅芳表示,延安現有蘋果392萬畝,果農隊伍老齡化嚴重。如何獲取流量,如何讓流量變現?這是韓紅芳思考的問題。韓紅芳建議,蘋果后整理更需要年輕血液的注入,充實一些專業人才。要通過在高等院校培育和吸納一些高層次人才,構建人才保障體系。
延安市政協經濟委主任李亞龍在調研中發現,“靠天吃飯”的自然果業生產仍占主導地位。洛川縣農民的90%收入來源于果業,但是近年來冰雹等自然災害頻繁,擺脫自然災害束縛,是高質量發展現代果業首要的艱巨任務。對此,延安市氣象局工作人員表示,后期將對接氣象信息與農業平臺共享的問題。
針對對“后整理”系統目標認識薄弱、抵御自然災害能力低下、技術服務體系弱化、組織化標準化生產水平不高、龍頭企業弱小、品種混雜退化嚴重等問題,委員們提出了精細制定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加大防災抗災投資力度、強化服務體系建設、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壯大果業龍頭企業實力等意見建議。
延安市果業中心副主任王建鋒認為,“蘋果后整理”產業革命成為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典型案例。在現狀來看,確實存在一些問題。王建鋒說,為延安蘋果要實現“賣得出、賣得好”,延安將打造至少13萬畝高標準果園,高端市場蘋果占比達到35%以上,南部縣區每年至少培養3到5家營銷量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爭取建立國家蘋果研究院、院士站、試驗站和延安蘋果研究院,開展前瞻性技術研究。
黑樹林表示,蘋果產業規模優勢、質量優勢、市場優勢不斷擴大,在推動現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取得了可喜成績。對于蘋果“整理”與產業高質量發展面臨的問題,要進一步提高認識,不能有自滿自足、老大自居的思想情緒,要加大財政投資力度,有針對性完善質量標準體系,破除蘋果出口中的綠色壁壘,進一步實現果業標準化、產業化、裝備化、品牌化、信息化目標,推進其高質量發展。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