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洛市政協
近年來,商洛市積極推進重大疾病防治和衛生應急工作,不斷完善公共衛生安全體制機制,著力構建保障人民健康的公共衛生“防護網”,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3月上旬,按照市政協黨組、主席會議部署,商洛市政協科教委聯合民進商洛市委會,采取線上線下交流研討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的形式,就全市公共衛生安全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結合暴露出的體系不健全、機制不順、設施滯后、人才匱乏、能力不足等問題和短板,就加強公共衛生安全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
意見建議
加快傳染病醫院(區)或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參照二級綜合醫院建設標準,依托市中心醫院東區,建設市傳染病專科醫院或公共衛生服務中心,搭建救治為主,集預防、宣傳、信息服務、突發事件應對于一體的公共衛生服務保障平臺。設置相應的專科門診、醫技檢查室,配套醫護人員隔離周轉用房、停車庫、污水處理站等輔助設施。超前規劃水、電、氣、網等基礎設施。統籌考慮病人、家屬、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社會服務的配套設施。合理核編科室設置,提早啟動人才技術和物資儲備。在縣級醫院同步建設規范化的傳染病區。
強化120急救能力建設。充分認識院前急救在日常急救和應對突發事件中的重要性,將院前急救工作納入應急救援、醫療救治、公共衛生服務建設范圍。加大資金投入,增加普通型救護車,配置監護型救護車、層流負壓救護車、車載式CT急救系統等,解決120設備數量不足、設施陳舊老化的問題。加強信息化建設,加強車載視頻、車載定位等系統的建設和完善,將120網絡系統覆蓋面擴展到市、縣、鎮三級,實現車輛、人員、信息處理的動態管理。加強院前急救隊伍建設,確保院前急救力量不缺位。將120急救工作經費確定為年度公共衛生專項經費,為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搶救、疫情防控提供必要的財力支持。
加強公共衛生機構隊伍建設。獨立設置市、縣(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急管理職能科室,獨立設置市、縣(區)健康教育中心。明確衛生監督機構的監督執法職能,形成責權統一的執法體制。建議建立“首席公共衛生醫官”制度和“公共衛生決策咨詢”制度,落實“專業事情專業人員做”,進一步提升疾控機構在公共衛生防控中的核心地位。按照中省相關政策標準,全額落實公共衛生機構的人員缺編問題。允許公共衛生機構自主招聘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建立健全保障與激勵相結合的運行機制,鼓勵公共衛生機構拓展社會化公共衛生服務空間,既為應急工作提供實戰訓練機會,又能滿足群眾的健康需求。
健全公共衛生防控保障體系。充分發揮政府應急管理部門和衛生健康部門的職能優勢,建立統一高效的公共衛生應急指揮體系。適時修訂完善重大疫情、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提高預案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建立健全應急物資儲備、人才技術儲備和生產能力儲備制度,適時更新儲備目錄,有序更新儲備物資,確保在發生突發公共衛生安全事件時調得出、用得上、有保障。建立健全區域重大疫情直通車報告制度,確保疫情在第一時間報告,為科學研判、精準防控提供決策依據。建立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確保在突發疫情等緊急情況時,困難群眾就醫就診無后顧之憂。
加強基層公共衛生能力建設。按照合理布局、方便群眾、便于管理的原則,加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力度,加大鎮村衛生院(室)的投入力度,加快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建設。加強全科醫生培養,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推動遠程診療常態化,不斷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能力和水平。完善村醫人才補充機制,可采用“鎮招村用衛生院監管”的模式,亦可按照“村來村去”的原則,對在職村醫和愿意從事村醫服務的本地年輕人進行定向培養,從源頭上穩定鄉村醫生隊伍。探索改進基層醫院考核機制,激發基層衛生院內生動力。強化公共衛生健康教育,加大健康教育投入,保持健康教育常態化。發動群眾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構筑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線。加強公共衛生安全的宣傳引導,形成全社會重視支持公共衛生安全的良好氛圍。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