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王路 文/圖
7月7日早晨五點,天剛微微亮,鄉親們就已經開始在萬邦農業產業園搬運、施肥、澆水、采摘,忙得不亦樂乎。
臨潼區政協委員張煒峰是土生土長的南張人,但每次回老家,他都會思索一個問題:為什么外鄉的景色這么美?
“別處的農民都從地里刨出金蛋蛋,而鄉親們還在貧困線上徘徊。”張煒峰說。
親不親,故鄉人;美不美,鄉中水。2011年,張煒峰辭去外地的工作,帶著所有積蓄回到南張,計劃建立南張品牌,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路。然而,這一計劃卻遭到長輩們的反對:“種麥和玉米雖然掙不了多少錢,但能養家糊口,跟著你弄,萬一賠了咋辦?”
為了打消鄉親們的顧慮,張煒峰對鄉親們作出了賺錢大家分,賠錢自己認,只要加入都有保底分紅的承諾。
2012年初,張煒峰和7戶農戶共同成立了萬邦農業合作社,主要經營綠色蔬菜。他親自帶隊前往山東壽光、陜西楊凌等地考察學習,自籌資金300萬元用于建設現代化標準農業產業園,并聘請壽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生物研究所多名專業技術人員來指導生產。
2013年,萬邦農業合作社步入正軌,技術、生產、銷售等環節銜接有序,產業園效益不斷提升,全體社員和承包戶的收入當年就翻了一番。今年,萬邦農業合作社土地入股社員達160戶,園區總面積達2000余畝。
“以前每天干活十分辛苦,收入卻很少。自從加入了合作社,年年有分紅。”萬邦農業合作社社員張大爺說,“現在生活充實了,日子蒸蒸日上,非常有奔頭。”
隨著產品的不斷外銷,萬邦農業合作社的牌子越叫越響亮,隨之而來要求承包大棚和入股的鄉親也越來越多,原本在農閑時打牌的鄉親也逐漸轉入了合作社。
鄉情鄉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唯一不變的是張煒峰對鄉親們的承諾。他說:“我是農民的兒子,成立合作社,就是想讓鄉親們富起來,村子美起來,不管做什么,這個初心不能忘!”
疫情期間,萬邦農業合作社在消殺物資緊張的情況下,向油槐街辦和村防疫點捐贈消毒液、酒精等防疫物資,通過掃碼購買的方式,讓市民在家就能買到平價、新鮮的蔬菜。
“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為了鄉黨富起來,想干點事;我是新時代的一名職業農民,用現代化手段引領,要會干事;我是陜西愣娃,為了陜西夢、中國夢,要能干事、干成事。”看到鄉親們的日子越來越紅火,歷經8年創業的張煒峰說:這就值了!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