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銥民委員
□特派北京記者 唐冰/文 杜靜波/圖
去年12月11日召開的全國加強非洲豬瘟防控電視電話會議提出,要進行非洲豬瘟疫情的分區防控,即綜合考慮區域相同動物防疫產銷互補等因素,將全國分成5到7個動物防疫大區,以大區為單位進行疫情防控,做到區域內豬肉供給大致均衡。對此,住陜全國政協委員、空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教授趙銥民認為,若將陜西省劃入西南區域,有利于推進陜西現代化畜牧業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主要以生豬調運的方式來實現產銷平衡,大規模生豬跨省調運彌合了豬肉產區與銷區之間的巨大價差。趙銥民舉例說,以主產區河南和主銷區浙江的生豬價格為例,在正常調運情況下,兩地生豬價格與全國均價間的價差長期維持在每千克2元以內。“在分區防控這一趨勢下,全國將分成5到7個動物防疫大區,以大區為單位進行疫情防控,做到區域內豬肉供給大致均衡。”他認為,這將改變從南北東西跨省大范圍調運生豬的狀況,生產流通方式也將從調豬轉變為調肉。
圍繞“北羊、南豬、關中奶”產業布局,陜西正在大力推進標準化規模化集約養殖,積極打造區域優勢產業板塊,加快現代畜牧業建設。數據顯示,2017年末陜西生豬存欄854萬頭,較2016年增長3.2%。
“綜合來看,陜西省生豬養殖行業基本維持了自給有余的狀態,屬于生豬和豬肉調出省份。”趙銥民認為,根據動物防疫大區域內大致均衡的原則,按照各省份生豬缺口和富余關系,大體能將全國劃分出長三角區域、珠三角區域、環渤海區域、西南區域和西北區域。而從現有幾個區域來看,長三角區域和西北區域可以大致實現區域內均衡。環渤海區域存在較大的供給過剩,而西南區域和珠三角區域均存在較大的供給不足。
“把陜西劃入西南區域,對區域內供需平衡和生豬養殖產業發展最為有利。”趙銥民說,西南區域的四川和重慶是傳統的生豬養殖大省(市),同時也是豬肉消費大省(市),是全國人均豬肉消費最高的省(市)。當前該地區的生豬出欄存在巨大缺口,若劃入西南區域,陜西將可以利用該區域的巨大產能缺口,大力發展生豬養殖標準化和規模化,推進現代化畜牧業發展。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