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際平委員(左一)戴著紅圍巾。記者 杜靜波 攝
□特派北京記者 唐冰/文
每年出席全國兩會期間,住陜全國政協委員郝際平總被人詢問是否“本命年”,原因在于他脖子上那條醒目的紅圍巾。
3月1日下午,赴京出席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的郝際平,依舊圍上了那熟悉的一抹紅。
從2000年到現在,紅圍巾對于郝際平來說,已經不只是保暖的實用圍巾了,更是一個很好的裝飾品。踏上前往北京的G88次高鐵列車,郝際平卸下紅圍巾、脫掉厚外套,小心地將它們懸掛在座位旁的衣服支架上。“最早的時候很多人對于男同志佩戴紅圍巾這件事不能理解,但我就是喜歡紅色,喜歡紅圍巾。”
郝際平有5個兄弟姐妹,他的第一條紅圍巾是來自大姐的禮物。
“那是一條精紡的羊絨圍巾,質地很好,不圍的時候可以疊成一個拳頭這樣大。”郝際平邊說邊伸出手比劃著,眼神里流露出興奮與疼惜。“后來一次不小心,我把它弄丟了。”
第一條紅圍巾丟了以后,郝際平輾轉很多地方,想要尋找到一條類似的。“但很遺憾,我再也沒能找到那樣一條圍巾。”
在百度百科關于紅色的解釋中,紅色代表著吉祥、喜慶、熱烈、奔放、斗志和激情等。但對于郝際平來說,紅色是朝氣,是活力,是積極向上。
從省政協委員到全國政協委員,郝際平的履職生涯已走過20余年,今年也是他佩戴著紅圍巾履職的第20個年頭。
“我自己的習慣,如今也成了別人眼里我的標志。”郝際平笑著說,作為基層高校工作者,自己從前經常因為工作原因需要去教育部。“一開始我還要頻繁地打電話介紹自己,見面了給對方遞名片加深印象,后來熟悉了以后,大家看到我來都會說‘紅圍巾來了啊’。”
從2013年起,郝際平連續3年提交了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鋼結構”建筑相關提案,最終,“大力發展鋼結構和裝配式建筑”被寫入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今年上會前,郝際平如往年一樣,投入了大量時間整理調研資料,希望能將收集來的社情民意帶上全國兩會,也在這個平臺上向大家推介富有朝氣和活力的追趕超越陜西新形象。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