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結束的榆林市兩會上,榆林市政協委員、府谷縣政協主席白雪梅牽頭,聯合了神木、佳縣、吳堡、綏德、清澗等沿黃五市、縣政協主席提出《關于加快我市沿黃生態城鎮經濟帶建設的建議》這一提案。

陜西沿黃公路可以說是中國的“1號公路”,它是一條沿著黃河西岸串聯陜西4市12縣50多景點,全長800余公里的高顏值公路。榆林段途徑府谷、神木、佳縣、吳堡、綏德、清澗6縣42個鄉鎮1023個行政村,直接受益人口達200多萬,是陜西省沿黃公路建設里程最長、投資最多的一段,沿線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區域位置優越,投資潛力巨大,發展前景良好。
2016年3月榆林市政協四屆一次會議上,《加快沿黃生態經濟帶建設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提案被列為“一號提案”。榆林市委書記戴征社,要求市政協高度重視,并進行重點調研。2018年10月,省政協召開“沿黃生態城鎮帶建設”月度專題協商座談會,張凱盈常務副市長參加了會議,會上委員對沿黃生態城鎮帶建設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一號提案”至今,歷時三年,沒有真正的落地見效,未能有效推動沿黃生態城鎮經濟帶建設。
白雪梅坦言,雖然省市政協及其他相關部門雖然高度重視,但是大多數工作僅停留在會議、視察、調研和文件上,未建立有效機制,尤其是資金投入少,推動力度小。
為此,白雪梅建議,榆林市應盡快建立一個遠景規劃,統一規劃沿黃公路沿線各縣市區重點景點及鄉鎮連接線列入省市補助計劃盤子,設立專項資金,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分步驟,劃重點,定目標,全面推動沿黃生態城鎮帶建設。
“此外,建議市上建立健全晉陜蒙區域協作溝通機制,促進基礎設施方面的互聯互通、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白雪梅委員同時建議,市上水利部門與黃委會完善溝通對接機制,加大黃河支流水土流失治理和河堤工程建設,減少黃河水患對黃河沿線村鎮的危害。(記者 許鵬)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