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常委,陜西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副院長 雷秀娟(記者 杜靜波 攝)
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是相互支撐、相互配合、有機銜接的,兩者融合發展對于協調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此建議:
一是要做好組織保障的有機結合。黨委和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明確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的主體責任,成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暨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科學統籌工作,確保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一盤棋、一體化”式推進。
二是要做好體制機制的有機結合。將推動攻堅、助推摘帽一整套有效機制辦法與鄉村振興“打包配套”使用,積極研究建立鄉村振興戰略暨脫貧攻堅決策議事機制、統籌協調機制、項目推進機制、事項跟蹤辦理機制等,按照一本規劃、一張藍圖,解決現有各類規劃自成體系、內容沖突、缺乏銜接等問題,真正實現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同頻共振”。
三是要做好推進動力的有機結合。農村集體經濟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基本保障和強大源動力。發展集體經濟產業是確保貧困戶有相對穩定收入的重要渠道,同樣也是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實的關鍵所在。針對目前集體經濟薄弱的現狀,要緊緊圍繞“資源、資產、資金”三要素,因村施策,精準發力,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模式,努力探索新路徑,創新經營模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要注重村企村社聯建,整合資源,推進專業化、合作化生產和經營,走規?;l展路子,增加抵御風險的能力。
四是要做好產業項目的有機結合。產業發展助推脫貧攻堅,產業興盛支撐鄉村振興。將脫貧攻堅需提檔升級的工業產業、農業產業、旅游扶貧、生態建設等發展項目,以及電力建設、水利建設、交通建設、易地扶貧搬遷等基礎建設項目,打捆編入鄉村振興的發展規劃。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積極培育優質農產品品牌,搭建網絡電商、“農超對接”等銷售平臺,實現低收入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多措并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種養加銷有機結合、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做大做強能夠帶動群眾穩定增收、長期受益的致富項目和主導產業。堅持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經營、產業化開發,著力培育農業園區、合作組織、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職業農民等為重點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五是要做好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的有機結合。脫貧攻堅不能為脫貧而脫貧,要在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社會保障制度等方面全面推進,把鄉村振興統籌融合起來,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系統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城鎮化建設,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切實提高農村居民社會保障水平。著力加強農村道路、飲水、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重視抓好以改水、改廁、垃圾、污水處理等為重點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提高鄉村綜合治理能力。加強交通物流設施建設,打通鄉村產業“引進來”和“走出去”的動脈系統。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建設,保障好農業種植業優質高產高效的源頭。加強農村現代能源體系建設,提供鄉村產業集聚發展、綠色發展、循環發展的動力支撐。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系牢鄉村產業邁向現代化、智能化、平臺化、虛擬化的關鍵紐帶。
六是要做好要素保障的有機結合。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繼續深化實施激勵農村創業機制,完善返鄉農民工創業支持政策,激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推廣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大力發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大土地規劃調整,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加快建立涉農資金統籌整合長效機制,探索建立封閉運行的鄉村振興貸款風險金制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和規范工商資本下鄉,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