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立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的重要論述,為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事業提出了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我們理解:“懂政協”是前提和根本,“會協商”是方法和任務,“善議政”是要求和策略,三者是相互聯系、互為因果、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具有豐富的理論底蘊和鮮明的實踐特征,是新時代做好人民政協工作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一、“懂政協”就是要精準定位,懂得政協是什么
主要是明確三個堅持:一是明確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人民政協必須恪守的根本原則。政協之“政”是政治之“政”,旗幟鮮明講政治是人民政協的本質要求。政協各參加單位及廣大政協委員必須提高政治站位,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堅決維護”。二是明確堅持人民政協性質定位,是人民政協工作的根本基石。把握政協性質定位,就要深刻理解政協是“獻策機構”,不是“決策機構”;是“聚力機關”,不是“權力機關”;是“協商平臺”,不是“協商主體”。三是明確堅持人民政協優勢發揮,是人民政協工作的根本準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諦”。發揮人民政協人民民主的重要實現形式這一特色和優勢,要求我們盡可能多地團結各界別群眾,就重大事項和人民群眾關注的問題進行平等交流、深入溝通、真誠商量,才能匯聚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二、“會協商”就是要明晰思路,清楚政協干什么
一要選好題。在協商選題上堅持三條:一是聚焦黨政“操心事”選題;二是聚焦群眾“煩心事”選題;三是做好結合文章,就是將黨委所謀、政府所干、群眾所盼相結合,將黨政點題與政協選題相結合。近年來,我們圍繞農村群眾進城,車往哪兒停?遇到內急尷尬,何處如廁?正在烹調做飯,燃氣突然不足,一些居民小區,熱力供應不上等,小切口選題,深度搞調研,提出意見建議,就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二要搭好臺。主要從三個方面推進平臺建設:一是搭建重點平臺,邀請黨政主要領導參加,讓委員的意見建議直接進入決策層面;二是打造特色平臺,安排有關部門現場回應,讓委員的意見建議有效進入實施層面;三是豐富常規平臺,匯聚各界智慧,凝聚各方力量。三要借好力。要借委員之力、借群眾之力、借部門之力,扎實開展調研視察,提出可行性意見建議,供黨委、政府決策參考。
三、“善議政”就是要講究策略,知道政協怎么干
一要“善作”。就是要把課題理解透、領悟深。在履職中,扎實調查研究,既看堂前也看屋后,既看先進也看落后,切實掌握真實全面的第一手資料,發現的問題接地氣,提出的意見能操作,形成建言有價值、成果能轉化的良性互動。二要“善為”。具體來說,就是要引導委員能說話、敢說話、會說話。“能說話”就是練就“說話”本領,善于用事實說話,用數據說話;“敢說話”就是要有政治擔當和建言勇氣;“會說話”就是會說“政協話”和“百姓話”,觀點主張既客觀鮮明又不尖酸刻薄,點撥的問題既深刻到位又不偏頗極端,提出的措施既對路可行又不冗長瑣碎,使黨委、政府擇善而取、取之能用、用之必成。三要“善成”。議政建言的成果能夠變成為民利民的措施就是善成。只要我們本著平等協商,真誠溝通,坦率交流的態度,把握好議政建言的邊界和節奏,就能發出肺腑的聲音,提出中肯的意見,增強建言的實效。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政協人只要始終把“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和價值追求,內悟于心,外踐于行,就一定能在政協這個大舞臺上不辱歷史使命,不負人民重托,開創新時代人民政協事業新局面。
(作者系鳳翔縣政協主席)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