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縣政協主席史正林到蒲溪鎮督導貧困村退出整改及產業發展推進工作

各界新聞網訊(劉磊)11月11日,漢陰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史正林深入蒲溪鎮各村督導貧困村退出整改工作,并對蒲溪鎮各村的產業發展作出重要指示。

“什么是三個落實?什么是兩不愁三保障?什么是五條標準?”在蒲溪鎮響洞河村委會大院,史正林隨機抽查幫扶干部對脫貧攻堅政策的了解情況,鎮村干部和縣政協機關幫扶干部一一作了回答。史正林指出,當前響洞河村共有549戶1599人,貧困戶有177戶488人,去年已脫貧89戶324人,無返貧戶,今年脫貧67戶134人,未退出貧困戶有15戶23人,黨員有47人,平均年齡59.5歲,在脫貧摘帽過程中,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目前幫扶工作尚有短板,針對市級抽查發現的問題,幫扶干部應當積極應對,迅速對貧困村退出工作做出整改,高度重視信息核對工作,在信息比對過程中要注意細節,做到不出任何紕漏。收入測算要再精準,做到紀實前后邏輯相符、賬賬相符、賬實相符。同時要落實好政策宣講,牢記“四個一口清”,確保訪談零失誤。

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的命脈,其好壞程度決定了脫貧質量。響洞河村今年種植的太子參喜獲豐收,縣政協經過仔細研判,圍繞“三個一”產業發展規劃,深入基層宣傳產業扶貧政策,動員群眾入股加入產業合作社,充分運用“三個一”產業模式,實現貧困群眾增收超過2000元。因此,史正林強調,鎮村要倡導因地制宜,立足資源優勢,牢牢牽住“產業扶貧”這個牛鼻子,以“志智雙扶”為抓手,夯實脫貧長效根基,聚焦產業發展,調查清楚貧困戶及非貧困戶勞動力,對接當地龍頭企業與合作社,使響洞河、盤龍、田禾實現綜合一體化發展,以山下種果種茶、山上興桑育林等多種經營,走出一條生態建設與脫貧致富有機結合的綠色發展道路,真正實現“三個一”產業有增收,脫貧摘帽齊奔小康。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