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2 08:51:04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首席記者 唐冰
今年9月,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五德鎮人民政府通過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回復一貧困戶留言,“扶貧不養懶漢”的霸氣回應,贏得輿論稱贊。有網友表示,“官方回應非常漂亮,好手好腳的憑什么要養他們。”也有網友指出,“不勞而獲的思想如果得不到及時遏制,蔓延下去,就會成為我們脫貧路上的一只‘攔路虎’。”
“勤勞才能致富,倘若一個人沒有謀富裕的思想和自強自立、吃苦耐勞的精神,扶貧政策只能幫他一時,脫貧成果也只是‘水中月鏡中花’。略陽縣的做法很好,值得推廣。”11月7日,經過兩天的實地調研,省政協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三級聯動民主監督專題調研組第二組深入略陽縣,對當地在扶貧扶志、教育扶貧上的做法和取得的經驗給予好評。
大家認為,注重精神和思想扶貧是提升扶貧脫貧工作內在質量的根本任務,教育扶貧是阻斷貧窮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略陽縣在這兩個方面所作的探索實踐,是對“智志雙扶”的生動注解。
脫貧攻堅進入攻城拔寨沖刺期,任務更加艱巨繁重。雖然有一系列面向貧困群眾的扶貧、低保以及其他社會救助政策,但這些都是指向兜底的制度安排,兜的是困難人群的基本生計,而對于其他貧困群眾來說,則要想方設法激發他們的脫貧致富“原動力”。
在調研組走訪過的貧困戶家中,房屋墻面顯眼處都掛著一塊紅色的“十星級文明戶”牌子。“每達標一項,就可以‘點亮’一顆星星。我因為常年在外打工,現在也就只有6顆星星。”白雀寺鎮木匣溝村村民姚昌華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除了這種方式,略陽縣還結合前期基層扶志教育內容雜、載體多、落實軟、影響弱的問題,著力對扶貧扶志載體進行整合融合、探索創新,推出了聚焦扶貧扶志、鄉村治理根本目標的“十比十看”,以期通過“比脫貧志向,看致富決心”“比產業發展,看脫貧步子”“比示范作用,看帶動群眾”“比政策知曉,看遵紀守法”“比精神面貌,看衣著形象”“比庭院衛生,看住宅環境”“比文明素質,看弘揚新風”“比鄰里團結,看互幫互助”“比孝老愛親,看家庭和睦”十項活動,改變農村部分群眾“庸、懶、散”惰性思維,扭轉部分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
在具體工作的開展中,當地每個村還根據實際情況,將“十比十看”評比積分與愛心超市獎品兌換、內生動力紅黃榜更新、向各個系統推薦、表彰先進分子和模范典型掛鉤,最大限度用好積分結果,強化導向作用。今年前三季度,略陽縣各鎮辦開展“十比十看”自評、互評活動670多場次,上黃榜650余人、上紅榜2790余人;縣、鎮表彰各類先進120余人、向省市推薦先進模范等十余人;籌集愛心超市資金68.36萬元,積分兌換物資近40.59萬元。
“脫貧攻堅工作對于貧困群眾來說是一件‘雪中送炭’的事,但更為重要的是要讓群眾自己站起來。”省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唐周懷說,評比只是一種手段,目的是鼓勵大家你追我趕地通過自身勞動發家致富。實踐證明,略陽縣“十比十看”的方法很值得學習。
此次調研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全面摸清各深度貧困縣“兩不愁三保障”情況。讓調研組感到高興的是,略陽縣不僅落實“義務教育有保障”各項具體工作,還探索出了諸多工作亮點。
結合教育行業特點,略陽縣精準施策,自2016年9月起,由全縣教育系統342名黨員教師帶頭擔任首席幫扶人,帶動全縣1710名教師采取“一對一、一對多”方式,結對幫扶5859名貧困學生。通過幫物質資助、助生活改善,幫品德養成、助健康成才,幫學習提高、助學業進步,幫特長培養、助全面發展,幫家庭教育、助快樂成長的“五幫五助力”,落實了“一生一袋、袋隨人走、跟蹤幫扶、全程記錄”的幫扶措施,保證了全縣貧困學生全面接受“接力式”幫扶。同時還為貧困學生定制檔案袋,建立幫扶臺賬,全程留存家庭信息、成長記錄、結對幫扶和資助落實等情況,每學年進行一次幫扶責任對接,確保工作全覆蓋、無盲點、不間斷。
“這兩年我們也在借鑒略陽教育扶貧的好做法。但目前來看,我們還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省外就讀學生的有效及時監控。”鎮巴縣教體局干部殷國峰若有所思地說道。
思考伴隨探索之路還在延伸……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