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10月29日),省政協“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月度協商座談會舉行。
省政協常委、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吳志紅認為,隨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力度的深入推進,不同程度存在農業投入碎片化、支農補貼福利化、農業保險滯后化、集體經濟空殼化的問題和傾向,成為當前制約我省“三農”高質量發展的最大短板,直接影響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成效。
吳志紅建議,加大資金整合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調整農業補貼政策,發揮補貼激勵作用。研究出臺《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組織收入分配管理辦法》,提高涉農補貼對象精準化程度,將農業補貼發放給實際經營者,真正做到“誰種糧誰受益”,發揮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激勵作用。
同時,健全農業保險政策,提高農業保障水平;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壯大集體經濟發展。“制定促進農村集體資產處置和經營的扶持政策,加大對農村集體經濟扶持力度,安排專項資金,整合各部門資金,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特色產業,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設備機械購置等方面的投入,為增加集體經濟收入的項目提供貸款貼息、融資擔保及以獎代補等,搭建城鄉資源互動平臺,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吳志紅說。
各界新聞網全程直播,敬請關注!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