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滿淑涵 吳軍禮李昱彤 實習記者 葉睿
“始終堅持正確站位,著力提高服務大局的能力;始終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提高建言獻策的質量;始終堅持真抓實干,不斷提高參政為民的實效。”今年3月,在寧陜縣政協九屆四次會議上,新當選為縣政協主席的馬先友慷慨陳詞,鼓舞縣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干勁。
地處秦嶺腹地的寧陜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圍繞脫貧攻堅頭等大事,今年以來,寧陜縣政協繼續統籌機關干部、駐村隊員、政協委員、社會幫扶“四支力量”,不讓一名困難群眾掉隊。“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激發一切可以激發的活力,真正把工作做到貧困群眾心坎里。”馬先友說。
“四支力量”如何統籌?縣政協領導班子首先突出表率作用,強化示范帶動,包抓了全縣最偏僻的6個貧困村,每月到村督導扶貧工作不少于三次,目前已爭取項目資金2200萬元,建成3個鎮7條連村通組公路、3處移動基站、1個村活動室和4個村組的自來水工程項目,還為機關包聯的金川鎮設計新民風建設宣傳欄,通過開展“群眾說、鄉賢論、榜上亮”道德評議活動,激發村民脫貧精神動力。
到退休年齡始終走不脫的小川村第一書記歐能高,被困難群眾念念不忘的包幫干部沈蘭虎……不少在脫貧攻堅一線涌現出來的典型,體現了縣政協機關干部盡心盡力辦事,用心用情幫扶的態度和熱情。馬先友認為,困難群眾的日子過好了就是對政協幫扶工作的最大肯定。
今年7月,寧陜縣政協還創新開展“12345”競賽活動,在經濟科技委辦公室、提案法制委辦公室、學宣文衛委辦公室、機關辦公室之間評優評獎,簽訂委辦年度目標責任書,制定印發考評細則,實行百分制考評,根據考評結果評選出1個先進集體;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創先爭優活動,評選出2名先進工作者、3名優秀共產黨員;在機關全體干部職工中開展工作業績競賽活動,評選4名脫貧攻堅先進個人、5名新聞宣傳先進個人。馬先友介紹說,在各委辦的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賦分表中,就有“完成包幫扶貧、連心工程工作任務;本辦干部職工每月至少走訪1次包聯群眾,認真填寫包幫《民情日志》《紀實簿》等相關記錄;辦好縣政協機關第三期脫貧攻堅宣傳專欄”等要求。
目前,寧陜縣政協機關21名干部職工共結對幫扶49戶179名貧困人口,堅持每月至少進村不少于兩次。縣政協機關黨支部還與包幫的小川村黨支部開展連心聯建活動,幫助村上發展生態養殖、有機雜糧、中藥材等主導產業。
脫貧攻堅戰場上,還活躍著不少政協委員的身影。《關于加大扶貧產業園建設,穩定搬遷群眾增收的建議》《關于制定產業大戶帶貧困戶脫貧獎勵辦法的提案》《以全域旅游發展為引領,創新秦巴山區旅游脫貧模式》《堅定信心、初心不改,扛起企業責任助力脫貧攻堅》《產業扶貧創新路,農企攜手奔小康》等這些從委員筆端流淌出來的真知灼見,正是他們深入實際問來、看來、思考來的。
“不光鼓勵委員圍繞脫貧攻堅獻計獻策,還引導他們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積極行動。”馬先友介紹說,縣政協將“助力脫貧攻堅、為群眾辦好事實事”納入委員履職評價考核體系,給予10到30分加分。全縣政協委員共包聯貧困戶230戶,19名委員所在企業安排貧困戶就業173人,輻射帶動481戶貧困戶發展產業,24名委員所在企業愛心捐贈238.7萬元。“點滴之愛彰顯委員情懷與擔當。”
為了在脫貧攻堅中更好地發揮凝心聚力作用,寧陜縣政協還聯合寧陜縣慈善協會發起設立了“寧陜縣邊遠學校優秀教師獎勵基金”,表彰獎勵堅守在邊遠鄉村的優秀教師和省、市級教學能手和學科帶頭人,為加強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扶貧成效貢獻政協力量。同時,組織包聯貧困村的各級駐村干部、村班子成員“走出去”學習經驗,把特色種植養殖技術人員“請進來”開展專題培訓,向基層干部和貧困群眾提供長見識學本領的機會,有效促進了當地特色產業發展,讓困難群眾吃上了增收“定心丸”。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